第101章 大手大脚的美国人 (第2/3页)
,以与德国潜艇的威胁搏斗。
美国宣战后三天,威廉·西姆斯海军上将前往伦敦,在那儿,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的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对来自美国的朋友坦诚道,“如果象这种损失继续下去,我们无法继续战争。”
威廉上将和约翰上将经过短暂的讨论,一致认为必须打破海军部的规定,实行护航制。两位将军的建议得到了劳合.乔治首相的支持。
1916年底,劳合.乔治断然命令海军部,于明年初在北海和直布罗陀航路开始试验性的护航。结果立见成效。到了1月底,海上损失骤降到二十万吨以下:在实行护航制度前,损失高达百分之二十五,实行护航制度后,损失不到百分之一。从1917年春季开始,英美所造的船舶,开始稍稍多于以前损失给敌人潜艇的船舶,而且它们击沉的德国潜艇,不久就比德国所能建造的为多:德国人的潜艇战失灵了!
.............
在参战时的1916年12月,美军只有十九万六千人,其中七万七千人是陆军正规军,其余是国民警卫队。军事装备不是过时,就是没有。没有单独的空军——陆军的五十五架飞机是通讯兵的一部分,连执行侦察任务也是不牢靠的。用马刀劈砍的骑兵部队是陆军的精锐,甚至连造辆坦克的蓝图也没有考虑过。军事首脑不了解军、师或旅的组织。陆军内外,没有一个人曾受过堑壕战的训练。
但是,威尔逊总统的宣战令,正式开动了美利坚巨大,可怕的战争机器。美国政府作了很大努力,以便尽快把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全国划分为21个军事工业区。对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加速生产军工产品采取了措施。开始制造2万架飞机,3.5万辆大型载重卡车。1917年的生产计划规定筹建16个大型枪炮工厂,预定1918年生产出1.9万辆坦克。
同时,威尔逊总统在强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