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筹谋 第一节 (第3/3页)
五万人马这个数目,乍听起来似乎远不如去年那场贵族联军和保皇派在巴亚马雷展开鏖战时的场面宏大,但当时参与交战的双方都是处于本土作战,补给线距离都很近。而劳师远征的大军在长途跋涉后,需要消耗的物资数量要比内战时多上数倍,甚至是十倍的花销。
经历了连年的天灾人祸之后,负担这十五万远征军的花销,简直是那要压垮特兰斯瓦尼亚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不是宗主国奥匈帝国信誓旦旦地许诺为远征军提供一半的军需补给,就算打死阿利斯,他也不会点头同意派这么多军队去打一场与切身利益无关的战争。
骑在一匹驼兽背上的陈无咎沿着穆列什河的北岸转悠了一圈,最后在一座构筑了简易驻军营垒和哨戒塔的小山脚下,停住了脚步。
跳下驼兽,陈无咎举起皮鞭一指对岸几艘看起来吨位就不小的船体,笑着和身后陪同来检查船队的几个人说道:
“我没看错的话,对岸那边的几条大船,就是咱们快要建成的战舰吧?”
跟在陈无咎身后的工程总监锡德.梅尔一笑,说道:
“维德大人,您没有看错,对面船坞里的六艘船体就是战舰的船壳,开工最早的一艘,再有半个月时间就要下水了。”
规划中的运输船队虽是基本以内河驳船为主,不过早在大公阿利斯下达建造运输船队指令之前,为了确保领地内两条水路的畅通安全,防备海盗袭击,陈无咎批准了接替矮人彼得洛夫,担任工程总监的锡德.梅尔呈送的报告。
动用奥拉迪亚省和阿拉德省历年积存下来的上等木料,花费了近半年时间,建造了包括六艘大型内河帆桨战舰与二十四艘快速排桨船在内,已然初具规模的内河舰队。
没有经过充分自然干燥的木材,一旦被匆忙建成船只,集聚在船舱内部的潮气就会开始持续腐蚀船体。
类似阿利斯所要求的这种应急需而临时赶制的内河驳船,其使用寿命最多不过两三年而已。因此一条真正质量上乘的好船,必须使用积存多年,经过彻底风干的木料,在缓慢的速度下建成,才能保证船只达到最佳的使用寿命。
陈无咎自然是不大了解用木材造船的时代,工艺上面还有这么多讲究,但是他不懂也没关系,负责领地内工程建设事务的工程总监锡德.梅尔却是了如指掌。
从小在亚速尔海港口城市长大的锡德.梅尔,虽说他所精通的专业不是造船,这样近似于常识性的东西也是不可能不知道的。锡德.梅尔劝说陈无咎拿出了领地居民以实物形式上缴的税金,堆积在半露天仓库中的大量板材和木方,这才解决了建造战舰的材料问题。
至于阿利斯催促下赶工完成的驳船,陈无咎已经对它们不抱任何期望,只要这些船能单程运输军需物资到维尔纽斯,它们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
眺望着对岸六艘内河战舰的庞大船体,陈无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
“告诉大家,这些战舰一定要确保质量,宁可完工晚一点,也不要留下质量隐患。”
摆出一副内行架势的陈无咎,郑重其事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现在的他一点都不担心特兰斯瓦尼亚这支后勤运输船队的安全。这几艘战舰赶不得得上为运输船队护航,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在陈无咎想来,这一路上,奥匈帝国和瓦拉几亚、摩达维亚的内河舰队都会协助特兰斯瓦尼亚的船队提供护航。
只要阿利斯的那些宝贝驳船不是自己使劲往下沉,就绝不会出现任何意料之外的损失。起码可以肯定,在基利亚河这样狭窄的内河航道中,即便是如白海海盗那样的职业亡命徒,也是没胆量贸然挑战由几个国家联合组成的舰队。
到底陈无咎的想法是不是过于自信了,这个大约只有用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