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红火的春节,正筹备! (第3/3页)
有两处最为有名。
桃花米的产地巴蜀宣汉县刘家沟村五社背后有座山,名叫白岩山,山上有个洞叫白岩洞。洞里有股终年流淌的山泉,一直流到五社的“老一亩”三个田里。加之这三个田里的泥土呈棕紫色,土质肥沃。因此,不管什么水稻种子,只要到此就会长出神秘的桃花米来。
作为桃花米发源地桃花乡刘家沟村,只有一亩多面积的三个田出产桃花米,总产量只有300公斤,所以真正的桃花米十分昂贵。绝佳的口感与稻种无关,是由稻田特有的土质发育而成。
相传,自唐代武则天以后,当地官绅每年都要将上好的桃花米奉献皇上。故,人们以能吃上桃花米为荣。
相传唐朝大诗人元稹在达州府任知府时,经常在阳春三月外出踏青。有一年,元稹乘舟顺州河而上,行至宣汉县境内汀江(后世的东林河)时,有当地人送来刘家沟大米供奉。他看到这种大米剥壳后,煞是好看。元稹饱尝此米饭后,赞不绝口,著诗颂曰:“倚棹汀江沙日晚,鲜花野草桃花饭。长歌一曲烟霭尽,绿波清浪又当还。”桃花米因此而闻名于世。
陕西省宝鸡市作为炎帝故里,曾经孕育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在宝鸡市的千阳县,千河两岸曾经特产一种珍稀的稻米——千阳桃花米。桃花米因碾出的米粒外有一层红衣,面似桃花,做的稀饭汤成桃红色,煮成的米饭两头涨开,中间不断腰,好似桃花,故称“桃花米”。
千阳桃花米不但外观漂亮、吃起来“胶粘”、口感好,含有较高的营养元素,据史料记载,其富含维生素,可预防脚气,口腔炎症,具有补脾、和胃、清肺、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津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等功效,是改善人们饮食结构的理想食品之一。”
文妃谢过主管,暗自思忖:“巴蜀,可爱的家乡,不愧是天府之国,其中宣汉县居然是桃花米的发源地呢!怪不得整个巴蜀,天仙似的俊男靓女如夏夜繁星一般不计其数。”
桃花米,粉面桃腮,桃园春风,桃源心境,文妃想着这些与桃花有关的诸多事物,无不十分美妙,不禁喜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