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3章 惠州游﹙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3章 惠州游﹙一﹚ (第3/3页)

光袅袅动斜阳,不知自起浮图日,几度金乌下复翔’,名曰‘雁塔斜晖’

    继而问道:“娘娘们,这塔外为7层,内13层,要登上去么?”。

    文妃答道:“过眼即为拥有,算了吧。”

    “对对对,为了凤体无虞,省点力气吧,再美的塔,自己不能移动一下,实在没有人类有趣。”安全帮着腔,众人被他的趣语都得直乐。

    “苏大人,苏学士,苏先生,苏义士,今天来玩,还带了这么多客人吗?”一群游客发现了苏轼,纷纷聚拢来,将他围得水泄不通,侍妃们被学士这种万民拥戴的氛围深深震撼了。

    “这位老伯,为何他被你们称为先生呢?”文妃挤上前,好奇地问。

    “这位娘娘有所不知吧,这为学士虽为获罪之人,却极力办好事,情系百姓,心忧黎民。我们这里把医生呼为先生。苏大人刚到惠州不久,亲眼目睹惠州缺医少药,百姓又多无钱医治,病痛难除,便施医散药,救死扶伤。当时惠州流行瘴疫,他告诉我们说:治瘴止,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但那时惠州无人做豆豉,也不产黑豆,他就写信托人从广州购进。一次就买黑豆三石,施舍的范围很广。

    后来他开辟了药圃,据《小圃五咏》,至少种有安神补气的人参,明目乌发的枸杞,清热祛头风的甘菊,解毒御癣的薏苡,以及补肾生津的地黄,布施给周遭百姓,特别是老人。”

    美人们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啧啧称奇。文妃叹道:“好个慈悲为怀的学士呀,即使是整个国家整个朝廷负了他,他也不会置众生的死活于不顾呀,整天想着如何救民于水火,这颗心,到底火热到多少度呢?难道是由于食用了大量的热带水果吗?”

    哈哈哈,在场的人们全笑得不可收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