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章 惠州游﹙二﹚之文妃苏轼巧联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4章 惠州游﹙二﹚之文妃苏轼巧联对 (第1/3页)

“那为何苏大人又被称为‘苏义士’呢?”

    “苏大人了解到本州驻军多缺营房,大多军士无房可居,只得散布在市井之间。租借民房居住,使他们贫困,酗酒赌博不说,甚至逃走做贼,苏大人那个着急啊,经过调查,又写了一封长信给程大人,在两位大人的努力下,及时修建了三百间瓦房。”

    文妃正欲夸赞他一下,“苏大人,好人呐!”一位村民激动喊了一声。

    “真的吗?看来,皇上将他贬谪至此,是为了拯救苍生的。”美人们议论纷纷,游人们纷纷唱和。

    “娘娘们,不知这位老哥知道去年那件事不?”

    “都知道,我们都知道。”游客们听说苏轼前来游玩,蜂拥而至。

    另一位老乡接着说:“谁说不是呢?苏大人做的好事一件连着一件,花大力气纠正了米贱伤农的局面。去年啊,﹙注,即绍圣二年,1095年﹚秋天,整个惠州粮食丰收,米价大跌。而当时官府为了减轻漕运压力,收田税要钱不要米,造成岭南钱荒,米贱伤农。我们农民用钱纳税要贱价卖出加倍的粮食。

    苏大人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就写了一封信给程正辅大人,说惠州农民请他及时与各种官员地方官员共同商议,准许‘任从民便,纳钱纳米’,以解决当前‘米贱伤农’和‘岭南钱荒’两大难题。

    不久,苏东坡又写了一封更长的书信给程正辅。准许各州农民今秋交纳田税,可以钱粮各便。这样,不但惠州农民受益不浅,而且连广南东路各大州的农民也因此得到好处。”

    “苏大人岂止是好人呐,简直是活菩萨。”一位老奶奶噙着眼泪言道。

    “这个,老衲我竟然不知道呢。此话当真?”佛印思忖着:这才子,如此心高气傲恃才放旷,竟然竟然将这件如此令人侧目掩鼻不忍闻视之事,做得如此功德圆满,换做是我,也许还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怎么他,就能做到这般悲悯苍生?这次,真让我见识了一尊真佛,以前,他与我的‘佛之辩’,我曾在心底嘲笑过他,这次嘛,让我刮目相看,我绝对将那次不快一笔勾销。”想罢,佛印急切地凝视着老人。

    “有一次,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