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章 惠州游﹙二﹚之文妃苏轼巧联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4章 惠州游﹙二﹚之文妃苏轼巧联对 (第2/3页)

大人发现江边郊野,到处有无人掩埋的骸骨,日晒又淋了好久,无人收埋,好惨呢!他就和知州詹范商量,筹钱雇人埋葬,造成众冢。这项收埋暴骨的工作,后经过程正辅大人的推动,范围就扩大了。苏东坡自己也捐出钱来,提倡这件善事。”老人家一口气讲完,累得直喘气。

    “啊?”众人被惊得目瞪口呆,继而爆发出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

    文妃觉得累了,吩咐大家在凉亭坐下来。

    “你们说,后世会将此亭命名为什么呢?”文妃突发奇想,问道。

    “东坡亭”在场大多数的人齐声答道。

    西山、西湖、西施,西字,竟然也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美丽。想罢,文妃想出一句上联,吟道︰“西山、西湖、西施,西部最美,请各位对出下联,如何?”

    在大文豪面前,无人敢班门弄斧,齐刷刷地盯着佛印和东坡两位才子。

    佛印看着苏轼,直通通地催道“︰好家伙,怎么,你不对,还要我们请你不成?”

    “东山、东海、东坡,东方至靓。”苏轼脱口而出,话音像离弦之箭一样射出来。

    “妙极了,大宋又诞生一联妙对。”武侍们高盛赞叹道。

    “娘娘,在下实在不才,被逼得没法,才出此下联。”苏轼有点不自在了。

    “不妨不妨,换做谁,都会这样对的。”文妃爽朗地笑了,赞许道,在场所有人都笑了,只有苏轼有点难为情了,竟然低下头,像个小孩子一般,不敢看众人。

    “刚才面对巍峨壮观的玉塔,我们不便登攀,现在该好好欣赏欣赏西山西湖的景色了。”文妃吩咐道。

    走过规整的石桥,文妃竟然不知它叫什么名,好奇地问:“刚才走过的桥名字是什么?”

    “五眼桥。”游人们友善地回答。文妃想,作为一个人,多几双眼睛未尝不可?一双看书,一双赏景,一双安眠。如此看来,人可以长六只眼睛,比这桥高明多了。想罢,开心的微笑,巧妙地融进暖暖的阳光与清清的湖水里,别人竟然没有发现呢。

    望着碧波粼粼的西湖水,倒映着巍峨的玉塔以及绿树成荫的西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