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欲建新城 (第3/3页)
三人心里疑惑,但都憋住没问,随同他们的大都督一道进了营中。
军营之内非沙场不得纵马,就是张骏也不会破坏规矩。于是几人就在远远迎来的周同的引导下步行,三转两转,不知怎么就来到了一个偏僻的所在。就见眼前这处地方已经被高高的木墙围起,在外根本看不到其中有何奥秘。四下里还有威武雄壮的甲士轮番警戒巡视,没有令牌,就是张骏也进不去。
只见周同来到门前,亮出一块令牌给守门的士卒查看一番后,才带着张骏等人入内。张骏面带微笑地看着周同将一道又一道程序一丝不苟地走完后才通过,心里十分满意。
所有的制度在建立之初都是好的,可渐渐就会被人所抛弃遗漏,这才会造成纪律松弛。只要上位者能以身作则,下面的人自然不敢阳奉阴违。
众人来到这个独立的小营内,就看到十几个独立的灰白色小楼矗立在当中。楼有两三层高,窗子开的很小,还有铁栏杆挡着。
“这是大牢?”阎曾疑问道。
“阎主簿。”回话的是周同,他介绍道:“这些是禁闭室和审讯室。”
“审讯室”阎曾想得明白,可禁闭又是何意?
不光是他,索孚也不是很明白,只有宋沛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关禁闭这种惩罚措施张骏曾在陇西的行军途中和他的部下们交流过,却不曾想现在军中已经实行了。
好在阎曾的心思不在军纪上,所以也就没有多问,而是仔细打量起这些所谓的用新式材料建造起来的楼房来。
“取大弩!”
为了让这三人对水泥建筑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张骏一声令下,就有四个士卒推了一台大弩出来,费力地来开弦后,装上了指头粗的巨箭。
周同看向张骏,请示道:“大都督,弩机准备就绪。”
“射吧!”张骏轻声道。
“射!”周同得令,转过头猛地挥手喊道。
只听“砰”地一声,士卒砸下机括,巨箭如同闪电般射出,正中一座小楼的墙面上。
“当!”
精铁打造的锋矢阵中墙面,发出一声巨响。紧接着,“刺啦刺啦”的火星冒了出来,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巨箭并没有能射入墙面,而是一下子划飞了出去!
“这······这怎么可能?”
在场的几人中,除了张骏和周同外,跟随而来的三人全都看的愣住了。
阎曾更是夸张,他迫不及待地跑到小楼胸前,自己地检查墙面,只见上面出了一道银白的色划痕外,什么都没留下,哪怕是略微的坑洼也找不到。
这时张骏也走了过来,笑着问道:“先生,您看这新材料如何?”
“此乃军国利器!”阎曾久久不能回神,喃喃自语道:“军国利器······”
突然,他的目光变得锐利,竟一下子抓住张骏的臂膀,激动地问道:“都督,此楼建成需要多少时日?”
张骏也不清楚具体时间,便看向周同,周同连忙道:“半月即成。”
“半月!”众人皆惊。
“哈哈哈!”张骏笑道:“先生,您可以放心了吧?”
阎曾松开自己的手,他自觉失态,躬身道:“既然如此,卑职无话可说。只求大都督允许,由卑职任总理,督造新城!”
“好!”张骏大喜:“有先生在,骏当高枕无忧也!”他本来还担心会有人偷工减料,可只要阎曾在就不需要担心了。
PS:“马面”:在中国冷兵器的古代,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称为敌台的城防设施,俗称为马面。
马面这个名称,首先见于《墨子》中的《备梯》与《备高临》二篇,其中所说的“行城”即“马面”。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它已被用于城市防御了。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最早在城墙上构筑马面的是燕下都的宫殿区,以后有汉魏洛阳金墉城北壁的“墩台”,但直到北宋才被普遍使用。现存最早的马面实物,见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史前中国第一大城”石峁遗址内,将我国先民实际运用马面的时间提前至距今40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