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 (第1/3页)
而在失学儿童中,女性的比例要远远的高于男性,许多家庭之中,在选择谁应该继续上学,谁应该晚一点上学,或者不上学的问题上,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家庭会选择让男孩上学,而还有百分之二十五则是公平竞争,谁的成绩更好谁就去上学,而前者,即便女生能够上重点初中,但许多父母也会把钱交给男生,让他们去上学,这一个问题可以说是十分的严重,且在越穷的家庭之中,这种情况就愈发明显。
对此徐清也很是疑惑,难不成还真的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了?这些父母为什么不愿意把女儿送出去读书呢,考上重点初中,就代表他十有八九能够进普通大学,即便是重点大学,都是有可能,为什么不送女儿去读书,却要去送男孩读书呢,一个普通的初中,想要进入大学可谓是难如登天啊,这笔钱难不成就这么荒废了。
这男女之间的轻重之分,未免也有些过于看重了,直到后来,徐清访问了几家父母之后,这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原来,他们是害怕自己的女儿未来嫁人之后,便成了别家的女儿,别人家孩子的母亲,自己家里面辛辛苦苦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可最后却嫁给了外人,到时候她还会报答那些为了她而舍弃前途的兄弟吗,还是会去帮助自己丈夫家那边的人?
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尤其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择偶不再像从前一样,就是附近乡村的互相联姻,因为大学需要从自己的家乡前往其他城市才能就读,在这过程中,你会认识天南海北的人,而女方自然是要跟着男方一起去他们家乡生活的,在交通远远没有现代这么便捷的时代,女方这一走,一年能够回来一次,大概也就差不多了,再深的感情,没有陪伴来酝酿,那也会慢慢疏远的,女方去了其他城市,她对于家庭的眷顾自然就越来越少了,身边陪伴的都是男方的亲戚朋友,在这种状况之下,确实会出现父母那样的担忧。
而男孩儿则不同,考上大学之后,无论是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大城市,起码他们与自己家庭的血缘不会分割开,生下来的孙子也跟自己一个姓,这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十分的重要,因此在男孩儿和女孩儿的问题上,他们就更会让男孩儿去考大学,至于女孩儿,则自然是早早的被安排进了工厂,为自己的哥哥弟弟们提供学费,然后找一个本地人嫁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度过这一生。
当然,之所以父母会安排男孩儿上学,而女孩儿则是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后,立刻进入社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社会上大量精英的工作,是男性所专有的,属于女性的工作非常的少,也就是说,就业非常的困难,父母们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之不易,当然希望他能够立刻赚钱,然后养家回馈自己的兄弟姐妹,若是养了一个大学生,最后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还要家庭来接济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种的因素,伦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考虑,贫困家庭中,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至于中产阶级则相对较好一些,因为家庭富裕,根据户部的调查,如今宋朝的中产阶级,大致上每年的收入能够到达一百二十贯每年,相比起工人家庭四十贯每年的收入,在三倍左右,不过因此他们的开支相对来说也比较的大,作为中产阶级,他们家里往往都会雇佣一到两个佣人,再加上一栋漂亮的别墅,或者是公寓,所需要花费的资金并不少,不过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他们之中大多数都对女孩儿没有什么偏见,最起码只要自己能够读书,还是能够读到初中,高中的。
但大学就不行了,因为大学的学费实在太贵,便是中产阶级,也很难支撑每年六十贯以上的支出,养两个人上大学已经是很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