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 (第2/3页)
例是六比四,也就是说,一个道交上来的税,百分之六十上缴中央,由中央来使用。
而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则由地方自行使用,因为广州府十分富裕,所以单单依靠自己府的府库,便可以拨款建设这些电线网络自然不需要去打报告,只要官府点头,钱就能到位了,而西京则不同,百分之四十的经费勉勉强强,像这些西部行省,每年都是需要朝廷拨款,财政才不至于赤字的,在如今的宋朝,大多数的省份其实每年都需要朝廷给予大量的补贴。
全国上下,大概只有浙江两道,江苏两道,广州两道,山东两道,以及京畿,昆山,蓟州这八道三府是财源大户,他们来缴税,然后朝廷用他们的钱去救其他省份的经济,这跟现代也差不多,因此西京想要建设电线网络,这笔钱单单依靠府库是根本无法修建的。
可别小看这十万瓦左右的电量,他能让十三万户以上的老百姓用上电,这就需要大量的电线,而如今这个时代电线的价格可是贵的离谱,这么多的电线,最起码就需要一千两百万贯左右的资产才可以,这对于广州府来说,财政绰绰有余,但对于西京来说,是必须要打报告的,不然只能靠卖地来拿到这笔钱了。
而即便是有徐清的吩咐在,宋朝的体制摆在这里,即便是徐清再重视,三司使也必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款子拨下来,这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更是宋朝层层叠叠官僚制度的后果,要想批钱,需要一道道的手续,十几个部门的签字,然后审核这才能够生效。
当然,这也有好处,那就是最大程度的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二来则是每个互不统属的部门相互查验,这样一来即便是一些大官想要通过国家拨款惠及自己的家乡或者是企业也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这层层的官僚,即便你是高级官员,也很难买通各个领域的官员,同时严格的执法也让许多人不敢做出逾越的事情,但这也难免带来一些很麻烦的后果,比如说行动迟缓。
在宋朝,地方官想要拿到一笔中央财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导致许多地方官会在汴京设立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作用就是派一个人常驻在汴京,然后等到中央的官员一下班,就拉他们免费喝酒聊天,吃饭,加深关系,这些办事处的钱,甚至直接由各个官府直接从预算中出,每年少的十几万贯,多的几十万贯,更有为了一个上亿的项目,投资上百万贯的,这种情况徐清很不喜欢,但宋朝如今的这一套制度就是如此。
这些中央的官员,你若是不平日里讨好他们,他们虽然也会给你办事,但原本一个月能成的,就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做,反正就给你拖着,至于拖着的借口自然是数不胜数,什么工程不符合规定啦,工程改道不容易之类的,反正就是不让你办事,在宋朝,一次性贪的多了是要被抓的,可在生活中吃一点,喝一点,却是不怎么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指望羊干活,还想羊不吃草,这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情,能够制止大范围的贪污,这已经是竭尽全力的后果,若是连公款吃喝都不让了,那这些官员非得举着一个牌子站在徐清的家门口,逼着他下台了。
所以为了保持政局的稳定,对于这一套,徐清也只能当没看到,反正这套系统虽然速度慢了点,但好歹安全,不会出现一些豆腐渣的工程,更不会出现一些十分不靠谱的项目,可以说只要施工的,大部分都是符合质量的,不然一下子就会牵连到无数的官员下台。
在现代,讲究的是个人承担责任,也就是一个部门负责一项,只要一项出现失误,就算在那个部门头上,以避免互相之间推诿,但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