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 (第3/3页)
朝则不同,一个项目往往是多个部门共同办理,这是宋朝的制度决定的,为了不让地方权力扩大,在中央也要把权利集中在皇帝手中,现在则是集中在宰相们的手里,所以往往会把权利细化,像是修一条公路,就不仅仅涉及公路局,还有环境部,卫生部,能源资源部,城市管理部,以及当地的公交管理系统,质量检查系统,工部,户部需要进行搬迁等等工作。
就是为了不让一权独大,以保证宰相们的至高权利,所以就会出现推诿的状况,但自从徐清上台之后,便大力改革,虽然制度的根本不能变,但是惩罚的范围却能改变,以前是互相推诿最后就只能不了了之,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如今反正宋朝官员多得是,所以徐清干脆一个项目出了问题,所有部门都要负责,采取连坐制度,大不了这批官员全部辞退,换一批新的。
这种做法在刚开始的时候,获得了整个官员体系的反弹,他们认为这是不负责任一刀切的做法,明明自己没做错,为什么也要受到惩罚,为什么要替别人的错误来承担后果,但徐清把这些声音全部压了下来,并且在之后几次出现重大事故的施工现场,直接将几名带头人全部移交司法处理之后,众人知道徐清这是在玩真的了,且整个政事堂十分统一。
对于朝堂之事,宰相们的看法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官府之间斗的再怎么厉害,争权夺利也好,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若是在百姓们的吃穿用度上耍马虎眼,这就是绝对不可以饶恕的,这一点是整个政事堂的统一意见,虽然每一个人信仰不同,但儒家文化所独有的爱民思想,是深深刻在真正的君子心中的,虽然整个宋朝不可能所有官员都是君子,且大部分都是庸官,但作为整个国家最高权力组成部分的七人,他们之中大部分还是秉持着济世救民的态度,在政事堂中工作,他们七个人统一了意见,自然别人也不可能改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党争政事堂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徐清也无法逼迫他们跟自己的意见相同,但是在这件事上,众人能够统一意见的原因,官场争斗不应该涉及百姓,百姓就好好生活就好了,不需要让他们承担党争的恶果,把党争控制在朝堂,这是众人的共识,所以在众人的共同意识之下,官员们的反弹被压下,在连续处理了三四起因为官员疏忽从而发生事故的事件之后,整个办公气氛立刻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原本是每个人都磨洋工,想着反正出事了就互相推诿,到时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多推出几个替罪羊来,而现在,随着连坐制度的实施,每一个单位都严格了手下的要求,只要出现一点差错,就会重新再一次审核,检查,这样一来,起码保证了施工品质不会低于质量水平,甚至很多地方的基础建设都要超出国家所既定的标准,不得不说,这样做确实有奇效。
但这也同样带来了许多麻烦,那就是各个部门都害怕承担责任了,而不承担责任的方式自然就是加倍严格审查,即便是宰辅要求的案子,也必须严审,毕竟案子出了事,宰辅不会有事,有事的是他们这帮做事的人,所以即便是徐清亲自交代要好好办的案子,也只不过是提高了一下工作的效率,但在时间上却没有太大的提高,这也是西京的办事处不利的原因,最后原本说是尽快拨款的,最后却是足足过了三个多月,第一笔款项才拨下来,而此时广州府的电线网络已经开始在建,第一个电线杆都已经插在地上了,这速度自然是大不一样,这也就是国际大都市和一般城市之间的区别,而之后再想要追,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平淡为官》,”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