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 (第2/3页)
要吃饭,无论科技发展到如何先进,只要没有饭吃,人就是会死,社会就是会发生动荡,再繁荣的文明,也会顷刻间荡然无存,这就是事实,而另外一方面,徐清则是开始在国内倡导退耕还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对于农业的重视都是排在第一的,即便是相比起其他朝代来说,更加重视商业的宋朝,对于农事也是相当看重的,因此农业的发展,就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轴,看看我们的先祖所留下的足迹,许多都已经随着历史时间的长河而缓缓流逝,但依然有足迹被保留了下来,京杭大运河,郑国渠,都江堰,这些工程几乎全部都是水利工程,而他们的目的,也都是开拓千里的良土,是用来种地的。
但也正因为中国人对于良田的渴望,导致中国在古代,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大量的湖泊被占据,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导致如今中国的沙漠化日益严重,直到近代这一问题才被逐渐解决,但其中所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而起码如今中国大地上的沙漠化情况,相比起后世来说,还是要好不少的。
从这时便开始治理,总好过以后来治理,这一点徐清的态度是明确的,环境问题自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便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直到可控核聚变诞生之前,都将萦绕在人类的身边,毕竟无论是烧煤的,还是烧炭的,又或者是烧天然气,污染必然存在,便是核电站,也是有污染的,那些核废料便是污染,而完全没有污染,且可以大量放电的核聚变,才是人类的最终清洁能源。
但即便是现代,对于可控核聚变尚且处于研究状态,无论是外国的研究所还是中国的人造太阳,都只不过处于试验状态罢了,坚持两分钟时间,便已经是世界纪录,更何况是长久燃烧,基本上是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保护环境的问题,会围绕人类非常长的时间,而从现在开始,宋朝就起码要建立起一套环保的体制。
而工业是不能进行消减的,因为工业产值在如今的宋朝占据着最大的一块,远远超出了农业,一些落后产能或许能够丢出去,但一些核心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始终还是要留在宋朝的,他们的污染很严重,但却绝对不能搬出去。
如果削减工业产值,那么必然会使得宋朝的核心技术外流,同时如今工业领域占据着宋朝最多的就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如果企业搬迁到海外,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工人下岗,从而出现社会问题,如今的时代尚且还没有从第二产业为主过度到第三产业为主,徐清自然不可能将国内的所有工业全部搬迁到国外去,若是真的这儿做,大量人口失业的压力,将会把徐清给压垮的。
所以大量的工业只能在短时间内继续保存,而相比起工业来说,农业显然就是一个可以进行削减的产业了,首先是他的产量本来就过剩,削减农业的产量,并不会对国家产生太大的危害,而第二个则是农业产量所依附的人口并不多,且大多数还是大地主,并不完全依靠地里的东西来吃饭,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削减土地的数量,并不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失业。
再加上朝廷也并不是说直接收回他们的土地,土地照样还是他们的,只是原本用来种地的,如今要变成森林,而这森林还是属于他们的,无论是在里面养鸡也好,还是种树也好,他是可以产生大量收入的,这相比起工业人口直接失业来说要好得多了。
看看现代,很多地方退耕还林之后,并没有产生大量的难民和无地农民,相反,利用土地,他们倒是创造了更大的收益,毕竟随着工业化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渐提高,自然对于生活的品质也是在不停的改变,普通的大米,土豆逐渐开始被中产阶级所厌恶,他们需要更加高级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一来,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对于新农作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