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8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87 (第2/3页)

这也正是李培明要的,与徐宁拉好关系,就可以使自己背后的利益集团以及政治集团得到一定的利益,起码伸手不打笑脸人,徐清就算不会把宰相的位置继续给自己的集团,但起码不会对自己的学生和政治盟友进行打压,这对于李培明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从李培明这边出来,已经是接近下午的时候,徐宁只好赶紧去找赵思銭和陈明功,奈何陈明功在早上晨会之后就已经先行离开,前往河北道视察河堤去了,所以徐宁只能先与赵思銭会面,相比起李培明的谄媚来说,赵思銭就比较稳重一些,但对徐宁也相对比较友好,毕竟他的背景摆在这儿,除非是徐清的政敌,不然没人会在这个时候给徐宁难堪。

    赵思銭表彰了几句徐宁,说他是青年才俊之类的话,然后对他未来执掌工部给予了一定的鼓励,希望他能够带领工部的僚属做出一番新的事业,同时对于徐宁未来的工作表示全力支持,如果有什么新项目,只要能够造福社会有利于朝廷,他这边都不会卡住财源,不让徐宁去实施,这番话无疑让徐宁喜出望外,作为工部尚书,最能够出政绩的无疑是更大重要工程上面,如果能够做得好,自然就能够让上面的人喜欢。

    因此钱是十分重要的,若是没有钱,他的许多想法都只能是空想而已,因此赵思銭的支持十分重要,在与赵思銭商谈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之后,基本上也到了下班的时间,徐宁赶紧坐车前往工部的僚属见了见自己的同事,主要是左侍郎,右侍郎以及各个分布的有司,一共二十几位官员,其下还有三百位左右的吏员,他们都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被选进工部的,在这之下则是分布与地方的数万名工作人员,都直属于工部衙门,在如今宋朝十四个部级单位上,工部的人数无疑是最为庞杂的。

    毕竟工部的工作非常的复杂,基础工程,事业单位建筑修建,以及皇宫营造,帝王陵墓之类等等,全部都需要工部来做,这工程量无疑是十分巨大的,没有几万人在手里,这完全是不可能的,而这些还是编制内的人员,编制之外的临时工以及合作的建筑公司人员,更是多达上百万,毕竟这些建筑不可能靠这些公务员去做,必须要外包出去,所以工部手底下的人是最多的。

    这也给了工部尚书极大的权利,他所能动用的财政预算也是十分之高,虽然最近有传出消息,基础工程之中的铁路,高速公路修建将从工部中被摘出来,以专门成立一个铁道部作为管理全国交通的部门,然后将轮渡,城市道路,国道再分割出来建立专门的交通部,以保证城市内的交通运输,但即便如此,工部依旧掌握着全国数十万栋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府建筑的营造以及维修,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的。

    而初次之外,作为工部尚书,徐宁自然需要提出自己的设想,不能完全照搬前任的想法,这样一来,他的作用自然也无法凸显,而在上台之前,徐清也跟徐宁商量过,在上台之后,徐宁应该把主要的经历放在配合陈明功建设基础水利工程的方向上,除此之外便是在公营建筑上下一些功夫。

    俗话说得好,饱暖思**,吃饱了就开始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就像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许多伟大的建筑便开始于此,伟大的建筑是一个文明走向巅峰的见证,而这些建筑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皇室营造而成的,徐宁自然也希望通过工部,来建设出一批可以流传后世的建筑,从而让整个社会认可自己的成就。

    这是徐清所认为可以取得政绩的地方,毕竟其他的方向,与工部都没有什么关系,工部的主要作用就是营造,既不负责社会的管理,也不进行成本的管控,主要公用就是把任务分配下去,然后把建筑完成而已,相当于是一个传递任务的部门,而徐宁希望改变这一点,所以他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办宋朝第一届现代建筑设计大赛。

    这个比赛的目的,就是选择是一些完全超越时代的建筑,由工部来进行营造,成为各个衙门,或者是大学的建筑,获得胜利的设计师将可以获得宋朝办法的奖金和奖状,而这些建筑也会被真的建设出来,这就是徐宁上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

    当然,这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更主要的还是把工部的日常工作处理好,这一点对于徐宁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工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已经运行了很长的时间,底下的官员早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管理这个国家的一切建筑运用,所以根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水利上面问题的处理。

    因为陈明功宰相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十分重视,所以徐宁也必须时刻关注这一点,对于外包公司,必须要经过十分严格的检查和审核,以保证所承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