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8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887 (第3/3页)

的工程符合预期,不会出现烂尾工程。

    这就需要徐宁花大量的时间去盯着,同时工部之中存在着大量私通建筑公司的人,甚至有不少官员,他们的家属就开办着建筑公司,通过自己在部门中掌握的权利,他们将工程的标价告诉给这些公司,从而让他们从中得到丰厚的利润,这种事情在如今宋朝并不少见,甚至十分频繁。

    而这种事情,正是徐宁需要去处理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完全没有资格的公司承保了大量公营的工程,从而使得许多烂尾工程遍布在宋朝的各个角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之前几任工部尚书当然也发现了这个情况,可面对这种严峻的状况要么是充耳不闻,害怕因此而殃及池鱼,要么就同流合污,自己也成立公司,从而将一大批工程揽入手中,大肆赚取国家的财富,对此徐宁自然是不能忍受的。

    所以他对此立刻展开了十分严格的审查,首先便是在最近三年年完工或者是开工的建筑全部算上,都必须要进行重新质检,而质检将不由工部来承担,而是从市场上聘请质检公司来进行交叉质检,每一栋建筑都将由四个公司来进行质检,并且分别提交报告,报告之间不可互相传统,独立提交报告给工部的检查司,若是发现有谬误或者是查证为垃圾工程,那么该工程的承包商,就要撤销它的营运资格证,并且十年以内不得再次申请。

    本来宋朝的建筑都是由自己来进行检查的,但这样显然是没有效率的,毕竟官官相护,既然这么多年,许多垃圾工程都没有被发现,显然表示这些外包公司已经买通了工部内部的检查司官员,让他们提供错误的情报从而蒙混过关,徐宁自然不会再信任这些人,所以他提议引入其他质检公司来检查这些项目,并且每一栋建筑由四家公司来分别检查,并且独立提交报告,只要有一家认为建筑有问题,就会对该建筑进行重新审查,若是证实为真,建筑公司营业证进行取缔,同时质检公司将得不到应有的收入。

    若是四家质检公司有两家以上检查出问题,剩下的几家没有检查出问题,那么不仅仅会得不到质检的费用,还会受到十分严苛的惩罚,最严重的甚至可以吊销他们的营业证,从而让他们的公司开不下去。

    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可以督促这些质检公司拼命的去检查这些建筑物内部的问题,而同时四个公司彼此分割开来,质检时间也完全不同,根本无法进行串联,同时这些公司都是秘密前往建筑物,建筑公司也很难掌握他们的行踪,想要全部买通,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同时这些质检公司也需要思考,如果自己被买通了,这四家公司只要有一家没被买通,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十分严重的问题,自己的营业证甚至都可能被吊销,到时候别说是钱了,便是连前途都会被摧毁殆尽的。

    通过这种方法,全国一下子便发现了大量的问题建筑,而一大批的建筑公司也被吊销了营业证,当然也有很多公司以出色的建筑能力被认可,在这场风波中得以存活,但大多数的公司本来就是来捞钱的,自然不可能符合工部提出的标准,偷工减料是十分正常的,有一些公司的做法,甚至达到了原本规定要用实心钢筋却为了节省材料而使用空心材料的地步,甚至这些建筑不少是在地震带上。

    这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财产安全,这些建筑大多数是体育馆,学校教学楼,养老院和孤儿院,这些建筑中,大部分都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些公司,工部自然不会仅仅吊销营业证,还会采取十分严厉的罚款,甚至罚到家破人亡的也不少,实在是因为这些公司太过分了。

    他们为了赚取钱财,工部给予的建筑费用,本来是可以保证工作完成,同时这些公司也能赚取一笔钱的,但这些黑心公司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只把三分之一的钱用在建筑上,其他的钱则全部贪墨,这实在是无法容忍的事情,所以对于这些公司,都采取了十分严重的罚款。

    最后徐宁也因为这件事情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声望,同时为工部得到了一大笔的处罚金,这些钱自然就能够用在其他的地方,不过他这样做也让官场上不少人对他表示了很强烈的不满,毕竟这些公司都是这些官员开的,如今徐宁的做法显然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又怎么可能满意呢?

    对此徐宁事先也早已经预料到,但既然想要做一番事业,徐宁自然不怕得罪人,更何况徐清是他的靠山,这些人即便不满他,也根本不可能绊倒他,这也是他之所以敢进行这一行动的主要原因,其他的工部尚书根本不可能得到像他这样来自于宰相们的全力支持,只有他这么做,其他的派系虽然有所抱怨,但在这些问题上,根本无法进行阻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