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五章 庙算(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五章 庙算(4) (第3/3页)

造成的百姓流离失所,瘟疫爆发,田园荒芜等表示了关爱,对于受灾百姓表示了慰问,其心之切,其情至真,连忽必烈都差点给感动了。

    可是接下来的话,却让忽必烈倒吸一口冷气,因为这篇檄文极其“恶毒”的声称,蒙古人乃是大漠来的人,不是中原百姓自然不爱中原的土地,这次黄河有事情了他们也不管,先前也不好好修河堤,小皇帝赵昺旗帜鲜明的提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番薯”,而蒙古人“暂代朕署理民务,然皆尸位素餐,不理政事,每以金帛子女为求,不恤民力,不知民生,不查民情”,竟然毫不脸红的坚持宋朝依然是正统,而自己和下面大大小小的一大堆蒙古官僚色目人,都只是暂时替他宋朝“署理”罢了。

    接着,诏书中直接说了,汉人的事情,只能汉人管,反正这次黄河决堤了,大家也看见了,蒙古人既不愿意管也管不好。他们不吃中原米面不喝长江黄河的水,自然不可能爱中原这块土地,因此他们都是外人,外来人统治中原人,这怎么可以?

    总之,这份檄文里,没有再从血统上和人种上来藐视蒙古人,却径自以地域说来告诉天下人,生于漠北的人就是外人,就是坏人,就是敌人,就是我们歼灭的对象!

    只是,最最让忽必烈震怒的是,檄文里居然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除夕清晨,从漠北赶回的他居然遇刺的事件,只是在那里面,却描写的是“鞑酋中三箭扑地,流血几数斗,一时疼痛如狂,哭天抢地,涕泪横流,尘土满身,连连向吾皇请罪……”

    其实,忽必烈本想强自压抑下去,毕竟被中原汉人骂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虽然怒还是怒,可是好歹还是有了点肚量的,那文天祥不是几次也指着自己鼻子骂么,可是自己只要沉住气,看着那所谓汉人最忠诚的臣子暴跳如雷,那感觉,可比自己生气好多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