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翰林院 (第3/3页)
上的清样,萧统也基本照准了。
可是,这些状元们如何安置,却成了一个不小地问题,费了这么大的心思,造了这么大地声势,拢起来几十人才,若不能人尽其才,可就白瞎了。
思来想去,萧统只得效仿后世明朝地法子,把翰林院虚级化,以前翰林院里的翰林学士,专掌内命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不过,自从临安城破以后,翰林院形同虚设,里面基本没人了,萧统就正好顺应司徒不群等人的请求,恢复翰林院,不过,功能却是大不相同。
等到上朝时,马凌圣旨一念,众人才省过来,原来翰林院竟然是这般恢复法:
为了便于集中管理,萧统下令把杂流诸如方术伎艺等供奉之事与翰林院脱离干系。今后翰林院专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主官为翰林学士,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不消说,翰林学士自然只有陆秀夫能当,众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目前陆秀夫可以说是第一文臣,身兼丞相,太傅,翰林学士,军械司尚书,盐茶司尚书,可以说是大权在握。
至于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这类,萧统大笔一挥,司徒不群,柳风,苏醒,徐宗仁等人,人人有份,谁都不少。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了,只听马凌公鸭一般的嗓子念道:“辛巳年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庐陵张浦,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赏白银一百两,大珠三颗,小珠五颗,锦袍三件……辛巳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杭州司徒致远,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赏白银八十两,大珠两颗,小珠四颗……辛巳年殿试第三名黄主文,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赏白银六十两……”
对于这三个人选,朝野已经多次协商,自然已经基本没什么意见了,只是他们的官位,却是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毕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翰林可是拜相的前兆啊,如今怎么这么容易就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