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三十四章 入城(1) (第2/3页)
他称赞会稽一带“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雩、杜之间,不能比也。”称赞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刘宋大明年间,扬州人口密度是其它大州的数倍,仅会稽一郡的人口即能与当时的荆、江等大州相埒。隋唐时期,东南财赋为关中所倚重,扬州之富庶,常甲天下,当时号为“扬一益二”。隋开大运河、唐治漕运,都有转输东南财赋以供给关中的意图。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经济上亦仰仗东南,重新开凿的大运河,转输东南财赋以供给京师。东南江河水道众多。交通运输方便,匮乏之物,也易于得到补充,再加上海运,其交通贸易地范围就更广泛了。这些条件为东南的政治、军事地位提供了经济基础。
而从人和来看。无疑的江南之地。绝不是所谓“南人文弱”,事实上东南地区民风劲勇好武。这也是立足东南地政权可以凭恃的条件。《汉书》地理志载东南风俗云“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春秋时的吴越能与齐晋等中原大国争霸、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而令秦人丧胆,都得益于东南地区劲勇好武的民风。《隋书》地理志述东南民风,谓淮南一带“人性并躁劲,风气果决,包藏祸害,视死如归,战而贵诈,此则其旧风也。自平陈之后,其俗颇变,尚淳质,好俭约,丧纪婚姻,率渐于礼。”京口一带“其人本并习战,号为天下精兵。俗以五月五日为斗力之戏,各料强弱相敌,事类讲武。”浙东及江西一带亦颇与之同。特别是淮南一带,为历代流民流徙往来之地,流民多结族而行,习于战乱,颠沛流离中,组成武装以自保,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潜在的武装力量。东晋时谢玄、刘裕曾率以屡破北方强敌的北府兵即是这种力量的显示。如今萧统虽然有军三十万,可是战争时军队却是从不嫌少地,如今萧统有心中已经初步有了再造一支类似于北府军这样军队的想法。
建立于东南的政权,大多能统一江南半壁江山,而与北方形成南北对峙地局面,这跟东南政权的社会基础也有很大关系。东南政权多为乔迁政权,是中国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