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再来一个小结 (第2/3页)
祺瑞默认了袁世凯与日本人的秘密协议,获取了大笔的借款,为此他整饬部队。北方的经济工作是段祺瑞最为头痛的,经济持续恶化,债务越来越多,社会动荡不安,货价飞腾,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不需要南方政府动刀子,他们自己人就要先打起来。政府没有钱,怎么才能变出钱来。陕西、苏北的成功案例从一方面刺激了段祺瑞种烟土,为此,他私下与那些“经济专家”沟通,其巨大的盈利推动了这一政策的实行。
烟土经济模式在这一特定的时期诞生了。
南方的经济继续保持强而有力气增涨势头,而官商勾结也让杨洪森的个人资产迅速膨胀。
“先生您看,这是我们中国银行设计的样币。”
孙中山不住的点着头,“这一段时间全靠玉琨你了。”
“先生尽管放宽心,心放宽了病自然就好了。”
“北伐的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是先生,我们在广东的同志传来消息,陆荣廷正在联络刘显世、唐继尧联合抵制北伐。”孙中山眉头紧皱,杨洪森继续道,“不过先生也不必为此担心,目前唐继尧正全力抓四川,贵州刘显世还在观望,对我们而言所需要顾忌的只有陆荣廷一人。”
“你打算如何处理。”
“武力讨伐。”
“陈炯明的叛乱其中缘由复杂,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陆荣廷对于竟存的叛变事先知晓,但仍采取那种态度,……。”实际上杨洪森事前也知道陈炯明要叛变。
孙中山与桂系的矛盾完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从目前形势上看孙中山根本本没有必要再依靠陆荣廷,因为现在国民党拥有着了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这使得武力统一变成了可能。
“先生,我的总体战略是先夺取广州,压制陆荣廷。接着将西南三都中最弱贵州军政大权收归中央。”
“玉琨,你好像还没有谈到滇军。”
“唐继尧想掌控四川我认为他完全没有这个能力,并且很有可能陷在四川混战的泥坑中,时机成熟中央可出面入川进行调停,待蔡锷将领从美国疗养回来,可将唐继尧调至南京任职。这样我们的内部就安稳了,有了一个稳固的后方便可全力北伐。”
孙中山原则上同意杨洪森先南后北最终完成武力统一的谋划,比起那些手下们的构想,杨洪森的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可以此作为基础。”
“是先生。”
探望孙中山回来后,杨洪森便回到了陆军总部,他让参谋部着手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