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2/3页)
驻扎在济南的“皇军”约有3000人,他们的最高指官为树下理田,这个在日俄战争瘸腿的老兵并没有把国民革命军放在眼中,而杨洪森甚至被他给忽略了。
杨洪森深知动了这支日本杂牌军的后对整个北伐的深运影响,所以他决定将战事扩大化,派遣部队向胶济线运动,因为济南打响后,青岛必然会通过铁路向济南增派援军。这次,杨洪森把围点打援对像换成了“皇军”。
这支日本杂牌军根本就挡不住国民革命军的猛烈的炮火,而济南城中已经乱作一团,日侨区遭到恐怖袭击,火光冲天,城内潜伏的民族主义者用刀具砍杀着落单地日本侨民。
随着,国民革命军的炮声越加越接近济南,树下理田开始惊慌失措起来。在中国代表走后树下理田沉浸在为大日本帝国开疆扩土,受天皇接见授勋一幕幕幻想中。为了独揽功绩,他甚至未向青岛方面做出任何汇报。受到攻击后也没有立即向青岛请援,直到中国军队逼近他才急忙向青岛求助。
“树下君一定要挺住,我们很快就会赶过来,让那些中国人知道我们大日本皇军威武,天皇万岁。”
“天皇万岁。”
济南城中除了“皇军”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北洋军,但是这些北洋军士兵并没有打算与北伐军对抗,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山东子弟,他们早就看不惯这些日本鬼子,北伐军打日本鬼子,他们欢迎,所以当国民革命军一部来到济南城下的时候,他们夺取城门,引北伐军进了济南。
树下理田听说北洋军投诚将城门大开,怪叫一声,“八嘎,中国人的大大……。”
这些“日军”均接受过军事化训练,且其中有不少退役老兵,可军纪与中国土匪没有什么两样,面对着人数势众的国民革命军,树下理田只好且战且退,终于被逼的困守于济南城内的一角。
日本领使馆在收到济南的紧急战报后,立即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议。
南京的孙氏并不知道杨洪森针对日本人的这次军事行动,在了解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后异常愤怒。一方面杨洪森的电报被人半道截了下来,直接现在他在看来;另一方面,日本的气势汹汹的指责让他感到了羞辱。
孙中山并不想与日本打战,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他必须做出表态。日本要求立即撤兵,撤销杨洪森国内外一切职务(永不录用)。这使得孙中山必须对杨洪森的军事行动发表意见,而日本人的蛮横无理最终激怒了孙中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