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标题消失中 (第2/3页)
工人在棚屋内辛勤地提炼着“英镑”,由于引进了美国计件制度,工人们热情高涨,拥有一辆中国联合牌手扶拖拉并不是什么奢望,只要苦干半年,再节省一点,还是能买的起。
与整个东南的落后的农业生产相比,金三角地区烟田种植率先进入现代化。
他们正在坚定不移的朝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其中泰国与金三角贸易来往最为密切,金三角地区粮食生产很少,主要都是通过进口,以前是从中国、老挝、越南,现在主要从泰国进口。
泰国还为金三角商品的出口提供出海口,泰国政府在抽一定的税费同时提供全程的安保。
全球“英镑”均来自金三角,要想买“英镑”就必须要到泰国。一些泰方人士甚至充当金三角的中间商。金三角地区的巨大财富和强有力的武装力量一直是英、法殖民地政府的心腹大患,同时他们都想这块巴掌大的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系列的武力围剿失败后,他们开始寻求谈判手段。与那些带有政治性质的武装派别不同,他们纯粹经济利益体,在支付保护费的前提下,英、法殖民地都默认了这股力量的存在,而两地的烟土贩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根据国际禁毒委员会的报告一种新的毒品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泛滥,经过它们的调查主要来源就是东南亚的金三角。金三角就是“英镑”的代名词,根本就不用查的,在业内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金三角的头目据说是一个自称叫高察将军的中国人,他的手下约有6000~8000名武装分子。
国际禁毒委员会曾要求英、法政府对这一世界毒瘤加以铲除,不过殖民地政府行动滞缓,派去的将军虽然个个败仗而回,但却都变的腰缠万贯。
“到印度支那围剿高察去。”这成为了英、法军界很时髦的话,
没有人会真的愿意去围剿高察,英、法殖民地边防军与金三角其实都是一伙的,由于他们的不作为,高察在东南亚依旧活的很精彩。
在这种投资环境下,很多英国、法国商人们将目标转向了中国,而两国政府对本国商人在华投资积极鼓励。两国政府结成同盟,共同努力扼制美国在华资本,按照目前发展的趋势,如果放任下去,那些英、法将会被美国挤出中国。
英、法在华投资的增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