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引为知己 (第1/3页)
陈夫人想起小厮柱子算是伶俐的,前次何妈妈就是带着他抓药,打听回来的大相国寺义诊消息。他虽不是成都跟来的,因为只跟着一个寡妇娘,家里人口简单,也算得用的。
何妈妈因见柱子年纪虽小,却知眼色,平日里对他印象颇好,听陆管家这么一说,有些为难。她见夫人沉吟不语,猜测夫人也觉得柱子可惜了。不过小孩子馋嘴偷吃,哪个府里没有这些小动作的人?便凑在陈夫人耳边低声道:“他虽馋嘴,到底不是什么弥天大罪,夫人叫来狠狠说他一顿,他那么聪明,也渐渐大了,知道好歹,定会改的。”
陈夫人念在柱子在给女儿治病这事上,有几分功劳,也就点点头道:“晚些时候,你叫他们娘俩来,我敲打敲打。不过小厨房里的事儿,可不能掉以轻心。出了这事,管事娘子可见没有用心,你琢磨着,换个人管管。”
何妈妈点头道:“厨房里现在的管事娘子也是打成都跟来的周福家的,人倒是本分老实。”
陈夫人道:“本分老实的不见得管得了事,我也不想寒了这些人的心,就调她去大厨房,管家下人吃食吧。小厨房里,实在找不到靠得住的,你就劳心看顾些。”
何妈妈应了,她本是跟着夫人嫁过来的陪房。一直得夫人重用,人虽没什么主意,却是最最忠心的。
这边院子里推推搡搡,还在喧闹。房里的清瑜也听不出什么新鲜事。就琢磨开了:她如今身体好了。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偏偏心里什么都清楚,日子过得还真是无聊。除了偶尔逗逗父母开心,促进亲情外,眼下最重用的,就是为这幅小身板打好基础。前世袁梦的表姐生小孩,光学习的育儿知识就有几大本。袁梦跟着看,也多多少少记得一些。现在清瑜这个身子,还是娇嫩了些。想起第一条,半岁的孩子应该多多爬动,既锻炼了四肢,协调了身体。也能助于孩子脑部发育,认知世界。尤其是清瑜,成天被窝在摇床那小小的天地,睡觉的时候,手脚都半绑着,别提多难受了。古人觉得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四肢长得畸形,防止孩子乱动伤到自己。清瑜有着成人的思想,当然就不会。清瑜于是指着屋里的大床,依依呀呀起来。乳娘顾妈妈虽不知她什么意思,看样子想是去那边,便抱了她过去。清瑜等顾妈妈到了床边,便作势要趴到床上去。这房间本不是质子夫妻正房,只清瑜生病时,陈夫人放心不下,常留宿这里照看孩子。顾妈妈倒也无须顾虑,便顺势将清瑜放在床中。清瑜便欢快的爬动起来。虽然托身在这具躯壳里时间不短了。但是还从没有这样随心所欲控制身体玩耍过。那种奇特的感觉,就像一个瘫痪已久的病人突然能走路,虽然笨拙,还是十分开心。
顾妈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床边守着,生怕清瑜掉了下来。心里愈发喜欢得不得了,小孩子一般说来,怎么都要满了周岁,才开始学着说话,或者学着走路。小姐这样子,刚刚半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