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十八、一份大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九十八、一份大礼 (第3/3页)

,稳定民心。怎么看,都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

    周景渊被清瑜一个接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震得心神激荡,他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只觉得脑中有千万条思绪搅在一块。

    清瑜来自后世商业社会,自然知道经济流动性的能量。此时清瑜清了清嗓子,继续思想轰炸道:“九公子,换一个角度,襄阳这个城池与别的地方不同,地利是它最大的优势。地利带来的商业繁荣造就了此地的富庶。如果失去了商人,襄阳失去了赋税的七成,将来朝廷拿什么富国强兵?与其将郭全德的资产全部罚没入官,土地兼并都纳入了贵族名下。不如卖掉让这些资产流入市场,吸引商人留下,让商人们去创造利益,贡献赋税。一潭死水再大,也有干涸的一天。而一眼活泉,却能带来源源不尽的循环更新,促使这水日新月异,永无止尽放开蝇头小利,方能掌握全局”

    周景渊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他就藩襄阳,没少花心思在这座城市,却一直选择性的忽略了商人,商业对这个城市的重要性。毕竟他接受的教育就是商人重利无德那一套。而此刻清瑜说起,他才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商业对于襄阳来说,是赖以生存的支柱。他喃喃道:“容我想想,容我想想……”

    清瑜也说得口干舌燥,坐下来喝了口茶。与从前为了姿生堂的筹谋不同,当事情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这些总结了后世想法的办法就变得更加耸人听闻起来。如果对方不是周景渊这个聪慧少年,如果周景渊不是与清瑜结交投缘,清瑜这些话就是烂在肚子里也不敢说的。

    周景渊毕竟是神童,所学所想也不拘泥于老顽固思想那一套。沉默了半晌,他抬起头来,看着清瑜的眼光就多了几分敬佩与理解,开口道:“书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的办法,却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我从前从未从经营城市的眼光去看待我的封地,你今日却点醒了我。日后我若因此有所成就,必将重谢你”

    清瑜微笑道:“九公子不怪我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我就知足了。”

    周景渊歪着头盯着清瑜,忽然问:“你才这么点大,怎么知道这些的?”

    清瑜一滞,看来自己又得意忘形了。只得撅起嘴装幼稚道:“我就是知道,自己想的”

    “哈哈,”周景渊笑道“我信从前在汴京的时候,人家叫我神童,问我怎么懂那么多,我也是这么回答的”

    清瑜心道:那还是你厉害,我两辈子加起来跟你妈妈穆贵妃差不多大,又比你多了几千年见识。

    此时的襄王周景渊意气风发,站起身道:“事不宜迟,我这就请老师和向、耿两位大人来商量此事。我命羽墨先送你回去。我已经吩咐过了,往后再有什么讯息,你只管差人送来,我第一时间即会处理”

    清瑜笑问:“这算不算我送的一份大礼?”

    周景渊一愣,随即点头笑道:“算,当然算,这礼重得很”。

    好看的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