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虎穴用间 (第1/3页)
说起来,现在的人可能不相信,在大清国,总督、巡抚这样威风凛凛的方面大员,数省或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居然属于临时编制,说白了就是个临时工。
从总督、巡抚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实际上应该是皇上临时派下来巡视或者督办某件事的官员。自明代中期开始,皇帝经常派都察院都御史到地方上督办某些事务,官衔的名称就就叫做“总督××军务”,或是“××巡抚”,开始是干完了活就走人,后来就固定下来变成了定员。到了清代,便把明朝这个制度给继承了下来,以总督巡抚为地方大员。
只有像布政使、按察使这样的官员才算是正式编制,有自己的衙门,有自己的属吏,有配置齐全的办公机构。但他们却都要听本是临时工的督抚的调遣。
那么为什么明清的皇帝都英雄所见略同地喜欢使用临时工呢?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在明清两朝是普遍现象,尤其是清朝,满清的皇帝对于这种“临时工”十分偏爱,特别重用,像军机大臣个个都是临时工,但他们却是清廷最重要的官员,还有下面的各巡道,本质上也是临时工。皇帝们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临时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更最重要的是,像总督、巡抚这样的方面大员没有自己直接管辖的下属,没有副总督、副巡抚,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正规办公机构,完全是光杆司令一个,想做什么工作,只能通过指挥布政使、按察使等机构才能实行。这样一来,督抚们就难以培植自己的势力,无法像唐代的藩镇一样自成体系,形成地方割据,从而确保了皇帝的无上权威。
不过,虽然总督和巡抚没有自己的属吏,但他们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办公,还是需要一套班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督抚们就只好自己聘请幕僚,自己组成一个办公厅。聘来的幕僚、书办、师爷等等都是平民百姓,当然一般都是举人秀才什么的。这些幕僚们由于都不是正式官员,因此不管督抚们如何重用他们,他们也无法成为督抚们的私人势力,不会对皇权有丝毫影响。
由于督抚们自己的俸禄也十分有限,因此他们给幕僚们的薪酬自然就微不足道,但即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打破脑袋也要挤进来给“临时工”们当临时工,原因当然是给督抚们当幕僚大有油水可捞。幕僚们手中的权力要说小可以说是小到了零,因为从法律上讲,他们手中不应该有任何权力;但实际上有些幕僚权力大得没边,比藩台、臬台老爷还管用,捞到的好处那也非一般官吏可比。比如像什么刑名师爷、钱谷师爷之类,那简直比一般的县令还要牛气,收益也更丰厚。
这种可笑的制度固然是保证了皇权的稳固,但也给我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