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虎穴用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虎穴用间 (第2/3页)

自然教派遣间谍提供了方便,在我提出向总督衙门派出间谍的要求后,陆一苇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然后花费了大约两千多两银子疏通门路,终于将我们的人派进了毕沅的总督衙门之内。

    这个人姓程,名允中,字守庸,号半斋,今年四十出头的年纪。他本是荆州府人氏,世代祖居荆州,家中也算是书香门第,家境比较宽裕。程允中的父亲就是个举人,可说是自幼家学渊源。从小程允中就饱读诗书,只盼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像自己的祖辈一样,得入官宦之列。

    然而,就在程允中十五岁那年,一场意外的大祸降临到了他们家头上。原来,此时乾隆帝发起的文字狱运动正在高潮上,严酷残虐的文字狱在民间培养出了一批文字流氓。这帮人都懂些诗书,比较有文化,他们专门搜集别人出版的书籍,然后就用文字狱的手法在里面吹毛求疵地寻找所谓“大逆之言”,找到之后就拿着书到作者家去敲诈勒索,说你的书里有“悖逆”之词,赶快拿些银子来给我,否则我就去告官,让你们家满门抄斩。

    程允中的爷爷是个饱学宿儒,出版过一本自己的文集,当时他已经去世了。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些无赖找上了门来,说允中爷爷的文集中有一句七律诗写道:“夜雨滴窗废园润,且盼明来又返青。”这诗的意思本来是说今天夜里春雨滋润了荒废一冬的花园,希望明天能看到园内的草木返青吐绿。可是那些无赖们却说这“且盼明来”就是盼望明朝回来,“返青”就是“反清”,这是大逆不道之词,要允中的父亲花钱平事。

    一开始,胆小怕事的允中父亲还拿出了不少银子给了这些无赖,无奈这些流氓们尝到了甜头,竟然一拨接一拨地上门勒索。允中的父亲气急了,终于将他们赶出了门去,心里想官府未必会像这些泼皮们一样蛮不讲理吧?然而,官府在得到了流氓们的举报后,却立即将允中一家收监,然后将案情报告给了北京的乾隆皇帝。乾隆立刻批示:此乃大逆不道的狂悖之词,必须严惩!

    于是,允中的爷爷被开馆戮尸,允中的父亲被判凌迟,其余全家男子一律判斩首,女子一律判为绞毙,后来乾隆“格外开恩”,允中的父亲被“从轻发落”,改判斩首,家中其余的男女则都被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从此,允中一家人就开始了在风雪交加的黑龙江畔悲惨痛苦的奴隶生活。允中的母亲、姐姐,还有一个小姑姑都因为不堪忍受凌辱,含恨自尽了,允中自己也受尽了屈辱和折磨,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顽强地活着,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为自己的全家讨回公道。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涯,程允中终于熬到了被赦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