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〇三章:转战武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〇三章:转战武昌 (第1/3页)

    唐宗周指挥民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退了共和军的进攻,保住了南昌城,这一仗惊动了清廷朝野上下。要知道,自从福康安死后,白莲教起义军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没有哪支人马能够阻挡住他们的进攻呢。

    江西巡抚洪亮吉喜出望外,首先从藩库里拨银数万两,犒赏民团官兵,然后又立即向朝廷上奏报捷,向两位皇帝报告所谓“南昌大捷”的好消息。尽管这算不上什么真正的胜利,但还是很让人鼓舞的。嘉庆皇帝很快就下达了旨意,破格授予唐宗周三品江苏布政使头衔,手下的连国杰等人分别被授予游击、指挥等军衔,并且大加勉励。

    唐宗周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他现在已经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折了,于是,他上了一道谢恩折,然后就去找洪亮吉,两人一起商量下一步该如何去做。洪亮吉兴高采烈地对唐宗周说:“养浩,你打赢了这一仗,我就有理由从藩库里直接拿银子支持你了,免得你再到处化缘,受人白眼了。”

    唐宗周说:“如今最要紧的,就是赶紧扩军,我的想法,要有十来万军队才好,当然以江西一省之力,要养活这么多军队不可能,但起码也要把人马扩充两三万人才行。”

    洪亮吉说:“你放心,我一定保证你有三万兵。怎么样,你下面有什么打算?想向着哪里用兵啊?”

    唐宗周说:“当然是收复九江。如今九江之敌马清峰所部西去支援武昌教匪,九江守敌只有五千余人,兵力空虚,只要咱们妥善准备,一定将其攻克。”

    洪亮吉对此深以为然,于是两个人就开始积极筹备反攻九江。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在遥远的北京,早已有人在给他们下套了。

    下套的人便是和珅,当然没有皇帝的支持,只是他一个人也是做不到的。就在洪亮吉和唐宗周积极备战的时候,和珅来到了圆明园里,对着乾隆说道:“奴才启奏太上皇,江西巡抚洪亮吉又上来一份折子,说是唐宗周统领的民团骁勇善战,堪称柱石,建议将其改称‘靖卫军’,编为国家的经制兵,并在皖赣一带加派赋税,以便使其扩充兵力。奴才以为洪亮吉之议切不可实行,唐宗周是个汉人,假如让他手握雄兵,那么即使他灭掉了教匪,那对我大清来说也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三藩之『乱』只怕又要重现啊。”

    乾隆眯缝着眼睛,沉『吟』了良久,向和珅问道:“皇上是怎么个意思?”

    “皇上对此大为赞同,昨日他还和王杰、庆桂等人讲,说要在朝野多选拔几个人才,让他们都像唐宗周一样下去练兵,多练成几支这样的人马,说这样一来,何愁教匪不破。”

    乾隆的长寿眉不由得一下子就蹙紧了,淡淡地吐出了两个字:“荒唐。”

    听了乾隆的话,和珅心中暗喜,他把跪在地下的膝盖向前蹭了两下,对乾隆说道:“启奏太上皇,奴才以为像唐宗周这样的人马,既然已经有了,却也不能不用,不妨让他们到前敌去,与教匪拼个两败俱伤,那倒也省了朝廷的力气。这些日子,奴才与庆桂等人拟定了一个收复武昌的计划,如今额勒登保已经痊愈,可以让他到前敌挂帅,至于唐宗周这支兵,可以把他们调到武昌,让他们打先锋,最好是让他们和教匪相互拼光。奴才以为这才是一举两得之计。可是,皇上对此却不赞同,他打算按照洪亮吉所说,由唐宗周在江西反攻九江,以唐宗周为帅。奴才觉得这样一来,可就太便宜那个姓唐的了,而且有可能让他从此坐大呀。”

    乾隆一点也没有犹豫地说道:“你的办法好,应该照你的去做。”

    和珅大喜,急忙叩头说道:“奴才遵旨。”

    于是,一道谕旨飞快地来到了南昌,命令唐宗周率所部到武昌参加战斗,受额勒登保节制。接到这份谕旨,洪亮吉和唐宗周都怔住了,朝廷放着近在眼前且兵力空虚的九江不让打,反倒让唐宗周远赴武昌,到那里去参加战斗,这不是很荒唐吗?洪亮吉略一思忖,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他冷笑着对唐宗周说:“养浩,说来说去,人家还是没拿咱们当一家人看啊。”他看看四周无人,小声对唐宗周说道:“有时候,我到真觉得人家白莲教说的有些道理呢,他一家一姓之兴亡,与我辈何干啊?”

    唐宗周说:“今日之事,只怕已经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了。你读过逆贼写的*书没有?他们是要铲灭名教、废除纲常,将中华变为礼义丧尽之地啊。咱们今日之战,不仅仅是为了保住这个朝廷,更重要的是要保住名教纲常,咱们是要卫道卫教啊。”

    洪亮吉笑了:“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现在既有圣旨,你就只好去武昌了。你放心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