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八章:武昌失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八章:武昌失守 (第3/3页)

身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带着几个兵丁回来了,押来了一个五花大绑的人。方佩纶对这个人喝道:“上面便是唐宗周唐大人,你这逆贼还不快快跪下?”

    那个人冷笑一声,侧过头去说道:“对不起,我们共和国没有跪拜礼,我早就忘了怎么向人下跪磕头了。”

    唐宗周说道:“你就是滕学基吗?听说你是大清的举人?我来问你,你既有功名在身,为什么还要叛逆朝廷,几十年的诗书礼义难道你都白读了吗?”

    滕学基笑道:“什么诗书礼义?那些东西和龙大总统讲的zì yóumín zhǔ学说一比较,统统都是放屁,都是些教人怎么做奴才的鬼画符。唐宗周,你自己现在就是满清朝廷的奴才,你身为奴而心不知耻,实属可悲。”

    唐宗周一拍桌子:“放肆,君臣大义无逃于天地之间,此乃至高无上的道理,你竟敢妄加非议,其心可诛。”

    滕学基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岂可言天?你一辈子都是**奴才,哪里晓得平等做人的乐趣?滕某原本也是像你一样,都是沉溺于**学说而不拔的懵懂奴才。可是上天有眼,让我见到了龙大总统,知道这天下还有另外一种世界,另外一种活法,而且我有幸在这样的世界里活了两年,真是幸甚至哉啊!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唐宗周,你快些将我杀了,免得让我成天看到你们这些**奴才徒然作呕。”

    唐宗周暴怒了,他拍着桌子大叫:“推出去,斩了!”兵丁们驾着滕学基就向外走去,滕学基边走边发出了一串爽朗的笑声。

    方佩纶凑过来说:“大人,按照我朝律例,像这等叛逆都应凌迟处死,诛灭九族才是啊。”

    唐宗周沉吟了一下,摆了摆手:“看在他是个读书人的份上,赏他一刀算了。”

    方佩纶答应了一声,跟着出去了。唐宗周端坐在那里,耳边似乎还在回响着滕学基那朗朗的笑声。一个自幼饱读诗书的举人为什么会对龙汉青宣扬的那套东西执迷不悟呢?唐宗周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共和军的那些rì子,在那些rì子里,他每天也都生活在平等的环境中,无论是和长官还是和士兵,大家平时都不拘礼节,zì yóu自在,倒是一种蛮惬意的生活。那种生活不是也曾经让他为之心动过吗?看来,滕学基这样的读书人受到zì yóu平等学说的诱惑,绝不是没有理由的。

    唐宗周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种学说真的是世间的真理,真的是所有人都应该享有的生活,而自己以前学的那一套孔孟之道似乎是敌不过这种新思想的。

    想到这里,唐宗周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不,不能这么想,我所学的圣贤之道绝对是正确的,是世间唯一的真理,我绝不能让龙汉青这种邪说控制住人们的心灵!我一定要打败龙汉青,把他和他的这种谬论彻底从人世间铲除!

    正在这时,罗清皋走了进来,他是来为自己的侄子罗玉宝请赏来的。唐宗周定了定心神,对罗清皋说:“玉宝为咱们立下了大功,可惜他自己却尸骨无存,我看就重赏他的家人吧。五千两银子够不够?不够,再从我那里拿三千,另外,他家里还有男丁吗?要是有,就帮他捐个官做。”

    罗清皋表示了感谢。唐宗周又问道:“外面的情形怎么样?”

    罗清皋说:“始终都是乱糟糟的,老百姓都关上房门不敢出来。我打听了一下,原来百姓们中间都流传着一个谣言,说是咱们进了城之后,凡是没有辫子的人都要诛灭九族,结果大家都不敢出来了。”

    唐宗周说:“武昌的百姓都没有辫子吗?”

    连国杰在一旁说道:“据我所知,教匪并没有强迫百姓剪辫子,只是有些人看到教匪们都不留辫子,也跟着学样,自己把辫子给剪了。这样的人其实也不算多,这武昌城里嘛,大概也就是两三g rén这样做了吧?”

    唐宗周沉吟了一下对连国杰说道:“你拟一道文告,告诉城里的百姓,没有辫子的不用惊慌,知错就改便是好的。只要以后还留起来,那便既往不咎,只要大家今后做大清的忠实臣民,本官愿意网开一面。”

    连国杰答应了一声,便去草拟文告了,唐宗周继续部署今后的行动。在打完这一仗以后,清军的形势立即变得一派大好,从九江赶来的文麒英的部队见武昌已经失守,只好停下了脚步,又撤回了武昌。而驻扎在汉阳和汉口的共和军因为失去了屏障,也难以坚持,只好弃城而走,武汉三镇全部落入了靖卫军手中。唐宗周志得意满,决心暂时休整部队,准备粮草,然后继续向着长江下游推进。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过了没多久,一份来自běi jīng的诏旨却让他的心情变得大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