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二章:虎帐谈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二章:虎帐谈兵 (第2/3页)

声势的数目字当成实际兵力给记下来了。我看只有当年汉武帝以十万骑兵、十四万匹战马北伐匈奴的记载是比较确切的,因为那一仗打完之后,搞得西汉海内虚耗,汉武帝被迫下轮台罪己诏。由此可见,以西汉之国力,出动十万大军远征尚且如此大伤元气,古书中那些不大的小国动不动出几十万兵马,肯定都是虚妄的。”

    洪亮吉说:“你能带多少兵去打安庆?”

    唐宗周做了一个手势,洪亮吉说:“八万,你带八万兵去打安庆?”

    唐宗周说:“没错,杨天保手下的兵往多说也只有四五万,我精选八万人马前去进攻,应该可保必胜。”

    洪亮吉又问:“你打算何时起兵,预计多久能攻下安庆?”

    唐宗周伸出了一个手指头:“最近我就会出兵,至于攻下安庆,那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够。”

    洪亮吉一听就皱起了眉头:“一年?怎么要这么久?养浩啊,你不是不知道,皇上如今盼望捷报如大旱之望云霓;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在北京给你挡住了多少明枪暗箭的弹劾。可是你除了前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南昌九江之后,这两年间你的战绩实在是乏善可陈,我在朝中替你说话都觉得腰杆不硬啊。”

    唐宗周放下了手里的筷子,嘴角带着一丝冷笑对洪亮吉说:“稚公,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谁是古往今来第一名将?”

    “这个……这个就不好说了,古往今来,名将如云,实在难分轩轾。”

    “你是大学问家,觉得不好区分,但是在市井百姓的心目中,第一名将的人选可是明确无误的,那就是诸葛亮。你要是问老百姓,谁打仗最厉害,他们十个有八个都会说是诸葛亮打仗最厉害。”

    洪亮吉说:“诸葛亮的神奇主要是靠《三国演义》给捧出来的,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可没那么厉害,这你又不是不知道。”

    唐宗周说:“你说的好,真正的诸葛亮没有那么神奇。不过,我要对你说,虽然我也通晓历史,但是却并没有真的把历史参悟透彻。不瞒你说,自从我领兵打仗以来,我的内心深处还是在以诸葛亮为楷模,打仗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像诸葛亮那样屡出奇谋,用兵如神,就像他在三国演义里那样打几个漂亮仗。”

    洪亮吉说:“这倒也没什么,虽然诸葛亮并没有真的打过那些漂亮仗,但是咱们以他为楷模总是没什么错的。”

    唐宗周把手一摇:“不,错了,真的错了。我带兵打了好几年的仗,直到最近我才领悟到,我错了,我学诸葛亮学错了。”

    洪亮吉不由得感兴趣起来:“哦,你错了,错在何处?”

    唐宗周说:“我错在总想以巧破千斤,总想靠着自己的小聪明,打几个巧仗,靠着智谋就把教匪的兵马都给消灭掉。远的不说,就说这两年来吧,我总想凭借巧计来战胜杨天保,所以我一直在和他斗智,结果来来回回,可说是互有胜负,我吃了不少亏,他也没有占多少便宜。这是为什么呢,我现在终于想明白了,不是杨天保的智谋比我高,而是我走的路子不对。”

    唐宗周喝了一大口黄酒接着说道:“赣北皖南这个地方,水网纵横,且又山地颇多,如果一味讨巧,总想用奇兵破敌,那真的是机会甚多。不过,我的机会多了,人家的机会也不少,我能用奇兵,敌人也能用奇兵。结果,就闹了个难分高低,互有胜负,这就是我学习诸葛亮的结果。最近我想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我一味和杨天保斗智,这不是没有发挥我的长处吗?斗智虽不能说是我的短处,但毕竟我也不比杨天保高出多少。但是如果我能发挥我的长处,那杨天保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洪亮吉的眼睛里放出了光:“你说说看,你的长处是什么?”

    唐宗周说:“我的长处就是我的兵多,而且训练的好,只要我能厚集兵力,杨天保就对我无可奈何,只能拼命地用计谋来诱使我分兵,我一分兵,他就有了机会,就能打掉我一部分人马,让我的优势丧失,这样一来,我就会吃败仗。因此,我终于下定了决心,下一次打仗,我绝不分兵了。”

    洪亮吉说:“你不分兵,怎么和他打?”

    唐宗周说:“‘不分兵’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九江到安庆战线长达千里,很多地方都需要防守,都需要驻兵。如果我不分兵驻守,那么杨天保势必会找到空隙,攻击我的后路,让我前后进退失据——这方面我已经吃了他好几次亏了。那么现在我怎么办呢?你不是说我有四十万兵吗?对,这次我就用它四十万兵,当然实际上不会用到这么多兵,用到二十万足矣,再多了粮草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