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直捣京津 (第2/3页)
的想要去报告,也未必能来得及。因此,当一万余名共和军的士兵以急行军的速度连夜来到了天津城下时,天津的大小官员们还都酣睡未醒呢。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的士兵首先攻克了城外的一个绿营兵营,随即对天津城发起了进攻。天津城内毫无防御,我们的士兵顺利地冲进了城里,三下五除二地就解决了战斗,等到天『色』大亮,萧天云带着大队人马赶到时,天津已经完全落入我手。
萧天云命令留下两千余名士兵防守天津城,其余的人都在他的带领下,向着北京城快速前进,一路上并不与敌纠缠,连武清县城都放过没有攻打,经过一天的强行军,廊坊就遥遥在望了。
当萧天云攻打廊坊的战斗打响之时,北京的紫禁城才刚刚接到了共和军大队来袭的消息,这让清廷登时就炸了锅。此时,嘉庆帝已经去承德避暑山庄了,他这一走,整个清廷的决策中心也随之转移去了承德,在朝中看家的是他的次子绵宁,军机处则只剩下了一个勒保。
当绵宁得知了共和军已经杀到北京门口的时候,他吓得连手中的茶杯都摔到了地上。绵宁是嘉庆最为欣赏的皇子,也是他属意的接班人,他已经把绵宁的名字写在了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并且一直在暗中考察着绵宁。然而,谁也不会料到,绵宁面临的竟然是这么一次决定天下命运的考察。绵宁知道了消息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给在承德的皇阿玛报信,同时又把留在北京的军机大臣勒保给找来了。勒保来了之后,绵宁批头就问:“到底怎么回事,贼兵怎么来的这么快?他们现在到了哪里?”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勒保也晕头转向了,他留在北京其实只是起个传递消息的作用,有什么重要奏折他负责转递到承德去,承德有什么旨意下来,他再负责颁布下去,别的事轮不到他来管。现在,敌军忽然大兵压境,这可让他慌了手脚,他也不清楚外面的情况到底如何,绵宁问他的一连串问题,他也无从回答,只好答非所问地说道:“现在应该迅速禀明皇上,请旨定夺。”
“那还用你说,我问你现在敌军到了哪里?”
“这……这……我来的时候,听说他们到了廊坊,现在,我……”
绵宁一挥手:“好了,你知道的也不比我多,我问你现在咱们应该怎么办?”
勒保眨巴着眼睛,想了半天还是说道:“应该立即请旨定夺。”
绵宁的鼻子差点气歪了:“要是圣旨还没到,敌兵已经到了城下怎么办?我问你,咱们是不是应该赶快调兵迎敌啊!”
勒保『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可是,可是没有圣旨啊。”
这一句话把绵宁也给堵回去了。在清代,调兵的权力被严格地限制在皇帝一人的手中,尤其是京城附近的兵力,那更是没有皇帝的圣旨谁也不能调动一兵一卒。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有人发动兵变,但是历代的皇帝们谁也没有想到万一有敌人来偷袭,而自己又不在北京的时候怎么办。现在,这个难题就摆在了绵宁的面前。
他站起身来,在屋子来回走了几趟,咬了咬牙说:“如今事属非常,只能临机权变了,我这就下一道手令,召集丰台、通州、西山等地驻军立即进城。”
清代在北京的兵力实在是不少,有什么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火器营,还有圆明园护军等等足有八万多人,不过这些军队都是八旗兵,中看不中用,如果与共和军野战,肯定会吃大败仗,绵宁也知道这一点,然而他想,这些军队就算再怎么窳败,如果把他们都调到城里,凭借着城墙为依托,还是能守住一阵的。于是,他命令把这些军队调进城来。
勒保却说道:“这,这恐怕不行啊。没有皇上的圣旨,他们不会听我的调遣的,还是……还是赶紧请旨吧。”
绵宁气急了,他吼道:“请旨的快马早已上路了,现在军情急如火,你快去调兵!”
还真让勒保给说着了,没有圣旨还真的是调不动兵。在丰台、通州、西山的那些都统们见到了勒保派去的拿着绵宁手谕的官员,都一口拒绝了调动的要求,都纷纷表示没有接到圣旨就擅自动兵,自己的脑袋会保不住的,至于现在敌兵压境这件事也不能成为抗旨的理由,反正我们就是要遵守圣旨。
这样一磨蹭,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好在到了第二天嘉庆的圣旨从承德被火速送到,圣旨中严令皇子绵宁和军机大臣勒保负责保卫京师,要求驻京各军都听从他们的调动。这样,绵宁才算是把军队调进了城里来。
军队刚刚进城,就听到共和军已经到达大兴的消息。绵宁赶紧布置防御城墙。北京当时分内城和外城,都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