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五章:直捣京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五章:直捣京津 (第1/3页)

    从海路前去攻打北京的共和军大约有两万人,乘坐着三百多艘大型的海船,组成了编队,一路浩浩『荡』『荡』向北驶去。

    从海上奇袭北京这个主意是我想出来的,共和军的将领们大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英国顾问赫尔姆斯将军对此却大为赞赏,他称赞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计划,并且表示愿意帮助我完善这次战役的细节。

    对于英国陆军来说,没有海军的运送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出国作战,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从海路运输兵力是家常便饭。赫尔姆斯将军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战役计划的制定之中。

    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船,清代统治者对于大型海船非常忌惮,禁止人民出海远行,因此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只有一些船底较平、只适合近岸使用的中小型海船。我们非尽了周折,终于找到了一批清军的水师船舶,它们比民用船大一些,航行能力也强一些,但是数量不足,无法运送太多的兵力。

    最后,还是英国人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赫尔姆斯将军派人到新加坡,在那里出资雇用大型的商船,结果租借来了一百余艘大型商船,再加上我们缴获的清军水师战船,终于解决了船只的问题。

    就在赫尔姆斯派人去新加坡租船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对军队的训练。为了保密,我们把两万余精兵偷偷地集中到了舟山群岛,在那里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如何提高士兵们在海上长时间乘船航行的能力,以及如何上下战船,如何进行登陆。对于这些英国人都十分擅长,在他们的教导下,共和军的士兵终于学会了如何登陆作战。

    从新加坡租来的商船到达后,我们又进行了海上编队航行的训练,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时没有无线电,也没有信号灯,中国人也不懂得什么旗语,到了茫茫大海之中一旦走散了,可是非同小可,好在经过严格的训练,中国的水手们也学会如何编队前进。

    经过艰苦的准备,终于万事俱备了,就在洪亮吉来到南京的那一天,船队从嵊泗岛秘密地出发了。船队一路向北,沿着大陆海岸线行驶。由于在夜间航行保持编队对于中国船舶来说实属为难,因此,我们大胆地决定,只在白天航行,夜间就停靠在岸边。这样一来,船队就要在清廷控制的区域不断停泊了,存在着暴『露』的危险。但是我们事先经过分析认为:清廷一贯严厉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沿海地带一般只有些简陋的小渔村,像什么青岛、威海、大连这样的沿海城市当时都不存在。我们在这些地方停泊,即使被当地的渔民发现了,也不会太要紧,他们即使向官府报告,一级一级地传递上去也需要很长时间,清廷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更何况,我们事先就派了船舶进行侦察,细心地选择了几个即荒凉又便于停靠的地点,足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事实也像我们预料的那样,当我们在一些预先选定的停泊地点抛锚过夜时,海岸上要么荒无人烟,要么只有一些零星的渔民,他们傻傻地看着我们这支庞大的船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反应。

    就这样航行了七八天,船队来到了成山角,这里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船队绕过成山角贴着山东半岛继续向前航行,又过了三天,终于来到了天津的塘沽。

    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大沽口炮台,在天津沿海是根本就不设防的。在康乾时代,海上没有强敌来袭,连倭寇都销声匿迹了,东南沿海一带还有少数海盗,而在渤海,连海盗都没有,倒是真正的太平胜境,因此渤海沿岸基本都没有水师。我们的船队按照预定的计划驶向了北塘,在那里开始登陆。当年的北塘,只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几乎都不见人烟。我们的船队在岸边抛锚停下,然后放下绳网和舢板,士兵从绳网爬下去,下到舢板上,然后摇着舢板去登陆。

    登陆了不到三千人,天『色』就黑了下来,好在天上出现了一轮明月,这也是我们事先选择好的,我们就是要尽量乘着一个月圆之夜来方便登陆。借着月光,我们的士兵大部分都登上了北塘陆地,他们登陆之后便就地扎营,四面警戒,防止敌军袭击。

    第二天天一亮,我们继续开始登陆,这一次是将大量的武器弹『药』运上岸。由于战马无法海运,我们的野战炮只好留在家里,只带着燧发枪和一些炸弹前来作战。我们带了大量的弹『药』,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才把它们基本都运到了岸上。这时,本次行动的指挥官萧天云下令,派出一万余人趁夜『色』进攻天津城。

    我们忙活了两天才完成登陆,在这两天里有一些当地的渔民看到了我们,他们都吃惊不浅,但是也没有人去跑到官府那里报告。北塘距离天津有上百里的路程,在当时来讲,这段路可是不近,渔民们即使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