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改地换天 (第1/3页)
嘉庆在承德避暑山庄里得到了北京遭袭的消息不由得好似五雷轰顶,一时都呆住了,好半天才反应过味来,赶紧下旨命令绵宁和勒保组织抵御。与此同时,他也把身边的军机大臣们召集起来商议对策,商议的内容主要是他自己应该不应该赶紧返回北京去。
松筠说:“陛下乃万金之躯,不可怠忽,现下只宜在承德遥制北京的战事,千万不可轻蹈虎狼之地。”其余的大臣们也都纷纷表示赞同,而嘉庆自己也很害怕亲临战场,所以只好点头答应留在承德。
接下来的一天多的时间里,北京不断地有快马来奏报军情,所有的军情没有一件是让嘉庆宽心的,他也接连不断地下旨,命令各处兵马立即前往北京勤王,到了第三天的傍晚,突然有人来报,皇次子绵宁和军机大臣勒保来见,嘉庆的心登时就凉了,他知道完了,北京完了。
绵宁和勒保连滚带爬地来见嘉庆,一见到嘉庆就放声痛哭,绵宁哭道:“儿臣无能,儿臣有罪,北京已经被贼兵攻陷了!”
嘉庆嘴唇哆嗦着问道:“到底……到底怎么回事,你……你详细说来!”
绵宁和勒保将这两天他们在北京布置防御以及共和军攻城的情况对嘉庆说了一遍。嘉庆不由得眼前一黑,向后昏倒。众多的大臣和太监们赶紧上来又是抚胸又是捶背,连声呼唤,嘉庆总算是清醒了过来,他一醒过来就嚎啕大哭:“朕有罪呀,朕对不起列祖列宗啊,朕无颜见列祖列宗于地下啊……”
大臣们都赶紧跪倒在他的面前,一个个陪着他痛哭,殿宇内哭声一片,好像国家已经彻底灭亡了一样。
哭过一阵子之后,松筠擦了擦脸上的涕泪,对嘉庆说:“皇上不必过于忧伤,如今胜负犹属未定。昨日皇上已经下旨,征调直隶、山西、山东等地的兵马进京勤王,同时也下令驻守在河南、苏北等地蒙古铁骑迅速回京。逆贼海上运来的兵力不过一两万人,我各路大军云集,收复京师还是大有希望的。”
嘉庆叹了口气,说道:“但愿如此吧,只是如今先帝的几位太妃,还有朕的一些妃子统统都失陷于城中。城中还有众多宗室亲贵,只怕他们都难逃涂炭的命运了。一想起这些,朕就心如刀绞啊!”说着又哭了起来。
当天的晚饭嘉庆就一口也没吃下去,晚上他也睡不着,只是一遍遍地催问北京的情形到底如何,勤王的兵马到了哪里?派往北京的探子汇报说:如今北京全城都被敌军占据,城门均已关闭,严禁出入,远远望去,没有看见城里着火什么的,另外,敌军的后续部队正在不断地赶到北京。至于勤王的兵马,目前还不见踪影。
嘉庆就这么心急火燎地等待着北京的消息,到了第二天,忽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共和军派出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正朝着承德方向前进,看样子是来打承德的。
嘉庆大吃一惊,目前在承德有数千来自北京的八旗军,事实已经证明他们纯粹是摆设,根本不堪一战。再要调兵就是直隶、察哈尔等地的兵马,也基本都是八旗军,他们能不能及时赶来都不一定,即使赶来也肯定不是洋枪洋炮的共和军的对手。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嘉庆急得在寝殿内直转圈,如果不在这里抵抗的话,那么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北,退到蒙古王公那里去求他们庇护;另一条是向东,回到东北老家,到盛京沈阳去。
这两条路哪一条也不好走,到了蒙古王公那里,虽说满蒙一家,大家都经常互通婚姻,属于实在亲戚,但那是建立在大清国强大的基础上的,现在你像条丧家犬一样去投奔人家,人家还会不会再拿你当亲戚看呢?如果退回满洲,那要想回来可就难了,关内虽然还有半壁江山,但皇帝跑了,那些地方官们还会继续为了大清而战吗?这关内的河山岂不是就要全丢掉了吗?
嘉庆咬了咬牙,传下了谕旨:“朕要亲率六师,涤平逆贼。命令驻承德的军马都随朕前去迎敌。”
王公大臣们一听,都急忙上前劝阻,说皇上你可不能去啊,你去了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嘉庆一听就急了,大声呵斥道:“贼兵已经占据了京师,咱们还要退到哪里去?自古天子死国事乃是正道,朕意已决,你们休得阻拦!”说着就命人给自己取盔甲来。
大臣们见皇帝动了怒,都不敢再劝谏,只好也去找盔甲战袍什么的,陪着皇帝一起出战。清代的每位皇帝都有好几身精美的盔甲,嘉庆也不例外,太监们很快就把他的盔甲给找来了,同时又把他的御马,他的宝刀等等都给他拿来。嘉庆穿戴好盔甲,向着殿外走去,走到门口时,他看见绵宁也穿戴好盔甲在那里等候着,这让他的心中一动,于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