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穷途末路 (第2/3页)
都要上几十道菜,如今到了沈阳,嘉庆就下令节俭,尽管是节俭了,也还是有十几道菜,她的皇后说了,这是皇上的体面,要是皇上也和大家一样每顿都是一饭一菜,那还怎么显示出皇上的尊贵?
面对着这十几道菜,嘉庆也是食不甘味,连筷子都懒得动。正当他打算下令把饭菜撤下去的时候,忽然又有太监来奏:“皇上,军机大臣松筠有急事求见。”
嘉庆灵机一动,干脆这顿饭就赏给松筠吃吧。于是,他说道:“叫他进来。”
松筠快步走了进来,向嘉庆跪下磕头。他也变得憔悴了许多,人也显得苍老了。只见他磕了一个头对嘉庆说道:“皇上,奴才有要事禀奏……”
嘉庆把手一摆:“先不要着急,松筠啊,你还没吃饭吧?来,陪着朕一起吃吧。”
松筠大吃一惊,在清代,能陪着皇上吃饭,那是莫大的荣誉,只有极少数最受宠信的大臣才有这样的机会。当然这顿饭,做大臣的也肯定吃不饱,因为规矩特别多,比如这大臣不能和皇上坐在一起吃,他只能站着吃;皇上要是劝他一杯酒,还得赶紧再跪下谢恩一次。总之,陪着皇上吃饭主要就是个象征意义,能吃好吃饱是不可能的。
松筠见嘉庆要他陪着吃饭,急忙叩头谢恩,然后站起身来,站在桌子的另一头,恭恭敬敬地垂手侍立。桌子上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松筠不由得咽了一口唾沫,这时有太监将一副碗筷放在了他的面前。嘉庆说道:“松筠啊,你就不要拘束了,想吃什么尽管吃好了。”
松筠连声谢恩,他拿起了碗筷,夹起了饭菜,飞快地放进了自己的嘴里,然后迅速咽下去,接着又去夹菜。他越吃越快,竟有些狼吞虎咽的架势了。嘉庆看着有些奇怪,便问道:“松筠啊,不要着急,怎么吃的那么快啊?”
松筠费力地咽下一口饭菜,对嘉庆说道:“请陛下恕罪,奴才实在是失礼,不过……唉,这也是没办法,实不相瞒,奴才很长时间都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菜了,今天……今天实在是有点忍不住了。”
“什么,你很长时间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了?”嘉庆不由得吃惊,急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松筠说:“皇上,自从您北狩到了盛京之后,盛京的供应就大成问题。以前这里的粮食都是从关内调来的,本地的旗人从不耕种,现在关内没有粮食来了,咱们……咱们的粮食就有些接济不上了。仓里的存粮已经不多了,还要先可着宫里和各位王爷们的用度,因此,像臣这样的普通官员就没有什么好吃的了。”
粮食难以为继,嘉庆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有想到居然连松筠这样的高官都吃饭困难了。他连忙问道:“你们都是这样吗?都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嘛?”
松筠说:“像臣这样的起码还能填饱肚子,很多底层的官员都已经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了。现在盛京已经没有卖米的了,只有些卖野味的,但也不多,价钱奇昂,很多底层的官员都买不起呀。”
“那……那一般的旗人呢?他们的日子怎么样?”嘉庆急忙问道。
松筠说:“本地的旗人们多少还有点存粮,还能顶一阵。那些从关内跟着过来的旗人就惨了,他们无钱无粮,只能饿肚子了,有的已经饿死了。”
嘉庆叹了口气,不由得有些眼圈发红,他又问道:“对了,我不是叫你们去和朝鲜借粮吗?他们是怎么答复的?”
松筠说:“奴才来这里就是为了奏报这件事。咱们的使臣回来说,朝鲜的大臣对他讲,今年朝鲜收成不好,实在没有余粮,没有办法借给咱们粮食。据咱们的使臣讲,朝鲜的态度十分生硬,再也不是以往卑躬屈膝的样子,看来,朝鲜已经不再服膺咱们的管束了。”
嘉庆气得一拍桌子:“哼,连朝鲜也敢造反了,我就不信,咱们打不过教匪的洋枪洋炮,还连他们都打不过?松筠,你看咱们出兵讨伐朝鲜怎么样?既能让他们安分守己,又能得到粮食。”
松筠摇了摇头:“奴才以为不可。如今咱们的军力孱弱,比不得当年太祖皇帝的时代,如果征伐朝鲜只怕一时半会不能取胜,假如教匪乘机向咱们偷袭,比如派兵在营口再来一次登陆,那咱们可就麻烦了。”
嘉庆想了想说道:“那你说这粮食的问题可该怎么办?”
松筠说:“现在只能去向蒙古诸王公去借粮了,毕竟他们和咱们是姻亲,而且唇亡齿寒,如果咱们大清没有了,龙汉青也会去收拾他们那些王公的,我想他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从长远来讲,咱们还要依靠俄国人,只要他们能给咱们洋枪洋炮,那就好办了。”
嘉庆说:“洋枪洋炮还不知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