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十七章 田赋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四十七章 田赋论 (第3/3页)

爷这个担心却也不无道理,只要不搞汉末吴国那一套大泉五百,铸造一个铜钱当五百个使。不改变现有的铜钱体系的情况下,您这个担心倒也是没有必要了。”

    “嗯,崇祯元年之时,我大明岁入多少?”

    “大约2700万石。”

    那就是2700万两银子的收入,那么即便能铸造出五十亿个铜钱,不过价值五百万两银子,倒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不料陈子壮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只是崇祯元年的实际收入,若是能有合适的机制,我大明的岁入在翻上一倍是不成问题的。”

    开玩笑吧,被偷税漏税了这么多?这也太夸张了吧?朱慈煃有些惊讶了,看来偷税漏税,古今皆然啊…………

    “想必王爷也看出来了,我大明不是没钱,而是支出过大。本来就算很多税赋收不上来,这些钱也足够朝廷使用的。为什么朝廷会陷入这国库空虚而加税的怪圈之中呢?”

    朱慈煃瞪了陈子壮一眼,直说就是了?

    “我大明不是没钱,而是没有系统的支出规划。挖了东墙补西墙,左右难支,才要加派税赋,本来不健全的税赋机制已经压的百姓难以喘气,在加税,百姓无法过活,也只有造反一途了。”

    这话说的有些诛心了,这不是摆明了说皇帝心中没数,随意花钱吗?这话让皇帝听到,有他的好才怪。不过这屋里的两位爷倒是没在乎,都是一帮脑生反骨的家伙,完全不把皇帝当回事………………

    听了陈子壮一番话,朱慈煃也对大明的税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至于更多的,以后在说吧。现在他只是一个藩王,就算了解了又如何?便绕开了话题:“秋涛先生以为现在朝廷最大的隐患是什么?”

    “现在?”陈子壮忽然被转换话题,也只有回答到:“老夫以为,现在朝廷最大的隐患,便是吏治。”

    “吏治?为何如此认为?”朱慈煃还以为这位要说是皇帝昏聩呢。

    “不错,方今小人当道。蛊惑圣上,蒙蔽圣听。南京都在做什么?为了官位权势争得你死我活,完全不顾百姓生死,完全不管外敌壮大,这样岂不危险?”

    朱慈煃干干一笑:“秋涛先生以为我大明之敌在何方?”

    “嗯,其实我大明之敌就在内部。这些当道小人,迟早葬送了我大明基业。遍惯天下,唯有闯贼与建州女真可成为祸患。因为朝廷施政错误,闯贼一声‘不纳粮’的口号便带动了无数人跟着造反;就是建州女真这些胡虏,进入北京之后,也是废除三饷、任用大明旧官。可朝廷呢?没有任何动作,没有任何举措,让人失望啊。”

    “对于他们的优劣,你有何看法?”朱慈煃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倒看看这家伙的眼光。若是政治眼光不够,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理财者的,尤其是一个未来国家的理财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