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章 宽容 (第2/3页)
嗯,此事非战之罪,你且下去休息。后天运输船队即将到达,你回福州听殿下处置。”
幸好当初朱慈煃决定北伐的时候,大部分后勤都是从海上走的,陆路运输只是辅助。现在却成了鱼饵,就是不知道钓出来的是什么鱼!
福州之中,朱慈煃异常的恼火,朝议之上,差点破口大骂。原因是朱慈煃的主张遭到了阻挠,急忙召来蒋德璟问策。
蒋德璟来了以后,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到:“殿下何必如此,您为君,此等国策也需要您来议定。现在遭受阻挠的不过是那些人害怕失去自己手中的权力而已,现在朝中很多官员在南京朝廷之时,不过是无权之勋臣,现在掌握了一定的权力,自然不会轻易放手。”
“这些人,还以为这是南京的弘光朝廷吗?一帮混蛋,昔日南下而来的大明官员那么多,他们却根本不接受,完全不顾大势,这样的人,留在朝中有什么…………”
“殿下,殿下,徐徐图之,此事切不可急。”蒋德璟急忙打断了朱慈煃的话:“殿下,现在是过渡时期,您需要隐忍。朝中是有一部分昏聩之人,可一下除去却是不可能的。殿下要废除‘叛逆令’,其实也很简单,不必搞的这么箭拔弩张的。”
废话,找你来不就是为了这个,还卖关子,人老成精的家伙:“快说。”
“其实只要把您的两道旨意顺序变一下,便是水到渠成。首先明诏发布‘宽仁令’其次在废除‘叛逆令’。如此一来,是您的仁义所在,谁在反对,便是陷您于不仁不义,这口子自然就开了。”
宽仁令,这是朱慈煃针对满清的‘剃发易服令’专门制订的。在现在许多残余的明地方之中,往往不问青红皂白的就诛杀被满清威逼剃发之人,只要脑袋上有鞭子的,管你是什么人,屠杀了事。如此行事,自然有失偏颇,会逼迫那些无奈剃发的百姓投入满清人的。
所以朱慈煃制订了‘有发为百姓,无发为难民。’举凡难民者,必然是天灾人祸的产物,严令各地,不得随意屠杀剃发百姓。百姓是弱势群体,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对于这些人,就要表现出宽容之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个事情也遭到了一定的反对,一些激进分子认为,这些人背弃了祖宗,死有余辜。但是蒋德璟说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