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章 宗教与经济 (第3/3页)
马士英主张抑制即可,而陈子壮是坚定的消灭宗教主义者,这两个人都不合适。在说,内阁离不开马士英,要是没有了内阁,他自己就要累死喽:“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翰林院庶吉士张家玉正合适。”
张家玉,此人的资料朱慈煃也看过,19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9岁中进士,可谓文采斐然。更难得是,此人有胆略,有气节。‘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是他年青时候人们对他的评价。在弘光朝之时任翰林院编修,清军入南京之时,张家玉携带家人南逃,九死一生跑到福州投效了自己,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参知政事。
北伐开始之时,数请上阵,不过都没有成行,只有最后同朱大典一起参与了后期的北伐之战。在军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要不然朱慈煃也不会对他的资料了解的如此清晰。
“好,便由他来主持此事。朕记得他现在还是翰林院庶吉士兼十三师参谋吧。拟旨,升任张家玉为大理寺少卿,卸去其十三师参谋一职,主持全国寺庙土地丈量。各地督抚,着力配合。”
等人都走了,朱慈煃又发了一道旨意给十三师师长魏翔兴,要他调派五百精兵配合张家玉行事。这意思也就很明显了,一旦有必要,可以武力解决问题。
张家玉并不是什么信徒,文武双全,也是不可多得的人物,正是最好的人选。若此事办的好,以后自己有的是地方用到他。
朱慈煃明白,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但是宗教这东西,是无法完全禁绝的。就是到了现代社会,宗教依然存在,自己没必要吃力不讨好的去消灭他们。佛道两教在明代已经衰微,只要他们乖乖纳税就是了,反正度碟的发放是掌握在朝廷手中,也是控制着他们的命脉,按图索骥,他们想跑也跑不了。
目下官绅一体纳粮已经开始,商品经济也开始了发展,虽然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不过只要能抵抗住满清人的入侵,就算没有自己的出现,明末的社会体系都已经是现代社会的萌芽了,甚至不用自己去刻意诱导,神州大地一样会屹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