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章 避讳何用? (第1/3页)
长久以来,人们总感觉反清的力量在南方,似乎北方完全在满清的统治之下,似乎承平。这当然与几任南明朝廷均在南方建立不无关系,但是北方却也不是太平盛世。北方汉族官民的反清斗争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斗争牵制了不少清廷的注意力,为朱慈煃的北伐胜利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及至明清大战告一断落,北方汉官民的反抗运动依然加剧着满清颓败的局势。满清初入关之时,公开宣布维护当地官绅的既得利益,同时恢复征粮征赋,新旧官绅有恃无恐地投靠满清,大搞反攻倒算,成了满清人统治的支持者。可惜为时不久就发现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如剃发改制、重满轻汉、重辽东旧人轻新附汉人,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北方各地的汉族官绅在政治态度上随之发生分化。
一部分官绅忍气吞声乞怜于清廷,一部分却转变为公开或秘密反清。在朱慈煃北伐胜利,满清人声势大损之时,更是对新归附的汉军官兵提防有加,用尽各种手段剥夺其权力。
大同总兵姜瓖在满清初入关之时,便投降了满清,因为投降之初心思矛盾,也不了解清廷有入主中原的意图,拥立了一个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安定地方,却被满清朝廷斥责。而后跟随阿济格西征大顺,颇为卖力,可惜是出力不讨好,即便是军功累累依然遭到大学士刚林斥责,虽然多尔衮依然用其为大同总兵,但却备受猜疑,他一肚子怨气,但又不得不‘口称奴才叩头谢圣恩’。
其后几年中,满清南征,与朱慈煃在南方大打出手,满清的弟子薄弱,不得不加派地方人力、物力,南征失败后,更是横征暴敛,更加重了地方的负担。同时因为满清实力大损,对于地方汉官更是提防,遂下令“在京官员三品以上,在外官员总督、巡抚、总兵”各“送亲子一人入朝侍卫,以习满洲礼仪,察试才能,授以任使”。
这根本就是拘押人质,姜瓖接到兵部传旨后不敢怠慢,把长子姜之升送往北京,此举却也弄的姜瓖更是一肚子的火气。层层火气挤压之下,姜瓖的怒火已经到达了一个可怕的程度,最终的引子还是因为襄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