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十一章 避讳何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七十一章 避讳何用? (第2/3页)

王光恩兄弟反叛,襄阳地区陷落,满清继续加强军备,又征收粮饷,非常急。大同府满官做主,横征暴敛,百姓是怨声载道,连姜瓖也莫名其妙的被斥责为办事不利。

    满清在南方大败,声势大损,满大员们依然是牛气哄哄,所有人都是奴才的样子。姜瓖的怒火爆发了,1649年,姜瓖在十二月初三乘宣大总督耿焞等人出城的机会,突然关闭城门,下令“易冠服”,自称大将军,公开揭起了反清的旗帜。

    同时打出旗号,接受南方昭武朝廷统治,成为实实在在的反清复明。并飞檄山西各地,五台、忻州、盂县各地汉族官民纷纷响应,晋西南蒲州到黄河西岸属陕西的韩城一带有虞胤、韩昭宣、李企晟等人亦是起兵响应,一时山西大乱。

    姜瓖起事后立即“易冠服”,各地闻风响应的军民都以割辫为标志,军队“以明旗号”相号召,发布文告遵用昭武正朔,并且派人到南京与朱慈煃取得联系,表示接受昭武朝廷的调遣。

    山西对于满清是十分重要的,满清南征用的就是山西之财、山东之粮,山东一直就不太平,现在山西更是乱了起来。奏报一到,多尔衮当即愣住,山西乱起,对他的冲击太大了。

    或许现在人们都不大清楚北方的这些抗清运动,但是因为满清的倒行逆施,北方民众的反抗运动从不曾停息,只是满清人修订《明史》之时,刻意的抹去了这些记录,就成了一副满清人顺天得民的样子,大军一到,天下太平。殊不知这太平之下是千百万反抗义士的白骨被掩盖……………………

    现在如何掩盖又有什么用处?反叛如星星之火,处处皆是。多尔衮现在已经焦头烂额了,加上这些奏报让他头晕无比,喉头一甜,一口鲜血喷出,惊的下人们急忙施救。好容易将多尔衮弄醒,才传达出对策,新组建的三万八旗兵由英亲王阿济格统带出征平乱。同时下令湖广经略洪承畴加强防范,严防明军进攻,并尽力筹措军资,转向北京。

    接到旨意的洪承畴也是差点吐血,现在明军都不用打,两湖的局势已经是一锅粥了,他自保都困难,还要筹措军资?这不是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