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一同上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 一同上路 (第2/3页)

一个月,天气燥热,人也心烦躁起来。算着若是这两天里启程,正好能在夏至前,也就是自己父亲的忌日前,到达鹤鸣山拜祭。

    林素衣和采薇,自然是不用说的。飞鸽传书从北边而来,三催四催,命她去玩四川诛杀刘正。要不是为了陪着明公子练武,也到了该离谷的时候。

    三个人正巧提起此事,合计着,反正都要入川,无论是重庆,青城,还是鹤鸣山,行程不差几十里,一同上路也好有个照应。于是晚上各凑了些钱,在云烟客栈摆宴感谢了一众人等这些日子以来的照顾,逐个告别。

    二十几日的时光,明若昧交了第一批江湖朋友,还是这样一群怪人朋友,不可谓不是奇遇。

    第二天各自骑了马,结队奔出渺无人烟,却充满回忆的夕阳谷,回到繁忙却有些冷清的官道上。

    四个年轻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一路上有说有笑,互相照顾,不论是风餐露宿,还是投店投宿都在一起,减去了很多长途奔袭的寂寞苦楚,不知不觉行了二三百里的路途。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过多久,他们已经近了明朝四川的首府重庆,在界碑前依依不舍地告别之后,终于分道扬镳,各自办事去了。

    谷玄清为了感念明若昧一路的资助,两人选了个黄道吉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城外的小破庙里歃血为盟,起誓成了结拜兄弟,生死之交。这好像是快了一些,明若昧越来越像一个江湖人。

    若昧紧赶慢赶,托着疲惫的身躯,终于在夏至前三天就赶到了鹤鸣山脚下,请了上清观里当年认识父亲的老道士引路,几经周折,在山谷深处的荆棘丛里找到了父亲杨应龙的墓。

    那墓孤单地躺在那里,石板生满了青苔,字迹模糊得难以辨识,旁边的泥土好像也松动了,在阴暗的山谷里显得格外凄凉,想要诉说写什么,却毫无力气。孤零零的树在那里,谁也不认得,只当是一块不知名几块费砖堆在那里。

    反贼的墓地,谁也不敢来打扫吧?没有人发现举报拆除,已经是万幸了。

    明若昧不管脚下的碎石,带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