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9章催眠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69章催眠术 (第1/3页)

催眠术(hypnotism)是运用心理暗示和受术者潜意识沟通的技术,因为人类的潜意识对外来的信息的怀疑、抵触功能会减弱,因此施术者会用一些正面的催眠暗示(又称信息,例如信心、勇气、尊严)替换受术者原有的负面信息(又称经验,例如焦虑、恐惧、抑郁),从而让受术者能够产生和原有不同的状态,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

    简单地说:催眠术是:利用心理暗示进行沟通的技术。

    复杂地说:催眠术是:绕过表面意识而进入潜意识输入语言或肢体语言的行为。

    学术化的定义:催眠是心理暗示行为,施术者通过语言、声音、动作、眼神的心理暗示在受术者的潜意识输入信息,改变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受术者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不用闭上眼睛,甚至会无意识接受了催眠师的心理暗示。

    催眠术最初是多应用于心理治疗,但在近代的数十年间,催眠开始涉及到更多领域,比如医学麻醉、婚恋、教育、运动、职场、警务和演艺等领域。

    在一些对催眠术不太熟悉的人眼中,可能会觉得催眠术非常的神秘,类似于一种“巫术”或者说“魔术”。其实催眠术就是在古代的巫术中发展过来的。催眠状态是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而催眠术就是运用心理暗示等手段让被催眠者进入到催眠状态的一种心理暗示技巧,这种心理暗示技巧包括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方法,将人诱导进入到催眠状态之中。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只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并不发达,所以他们的催眠更偏向于神学,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直到了十八世纪奥地利的麦斯麦医生以“动物磁力”的心理暗示技术开创了催眠术治疗的先河。但是他的理论也不科学,依然带着神学宗教的色彩。

    Y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布雷德才以科学的理论来证实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并将这种使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方法称为催眠术。

    催眠主要有两种基本形态,那就是“父式催眠”与“母式催眠”。“父式催眠”就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发布指示,让你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臣服。在催眠过程中,常常根据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选择使用不同的催眠方式。所谓“母式催眠”就是用温情去突破受术者的心理防线,也就是一种柔性攻势。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可以被催眠的,而且催眠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这主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催眠师的素质和技能要高,二是被催眠者情况。被催眠者如果受暗示性较强,对催眠术持信任态度,催眠即可进行。

    医生成功地运用催眠术作为麻醉剂,甚至用于截肢手术,直到发现麻醉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