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兴趣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兴趣问题 (第1/3页)

因为科举的原因,使得这个时代的学业,儒学经典占了压倒性的地位,至于其他学科门类,包括算学在内,一概是选修课,虽说大面上还是讲“六艺”,但实际上除了儒学,其他都只是各人凭兴趣修习而已。

    赵抦所学也不例外,一样也是专攻儒学,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张口就来。算学也不是没学过,不过算学乃是小道,赵抦只是稍稍涉猎。而皇家的限制多多,象炼金术这类的左道旁门便属于限制级的,赵抦从小就被灌输方士多半是骗子一流,因而赵抦不仅不曾涉猎,还对炼丹有一种固执的偏见。

    甚么元素、原子和分子,赵抦自然是不懂的,化学这门科学也决不是三两天就能让人登堂入室。总之在赵抦眼里,怎么看茅庚所用的法子都象炼丹术,茅庚就好象一个道家术士。不过茅庚从一开始就号称自己有一个无上师尊,懂得炼丹术并不奇怪,难得的是茅庚竟然肯将师门秘密传给自己。

    不过赵抦对于道士炼丹术天生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抵触心理,潜意识中有点不屑于左道旁门,尽管茅庚跟赵抦解释这是科学,具体而言是科学的一门学科——化学,虽然它的发端就是炼丹术。

    但赵抦就是不大瞧得起这门也号称科学的化学。

    只能说赵抦有些偏执,与沉迷于蒸汽动力相比,赵抦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有限,拿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赵抦严重偏科。

    提取醋石制纯碱,放在二十世纪属于土法,只有大/跃进时代才会采用这种高耗能的办法大干快上,但放在八百年前,就是先进技术了。完全可以说,茅庚摘得了这个时代化学皇冠上的明珠,可惜赵抦不能欣赏,有点遗憾。

    纯碱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来制烧碱,烧碱是制造肥皂和造纸的重要原料。能生产纯碱,就意味着“三酸两碱”中的两碱有了着落。

    烧制玻璃十分消耗纯碱,每产一千斤玻璃,就要消耗两百斤纯碱。在新化的时候,烧制玻璃是用草木灰的滤液制得的植物碱,一则产量有限,二则很难提纯,因而茅庚在烧制玻璃成功的第一天起,就在期待着工业化生产纯碱的一天。

    提取醋石生产纯碱,在产量上当然比不上吕布兰法,但在纯碱的纯度方面有其优势,而且为了制取火药和活性炭,一直在大量烧制木炭,若是不回收提取醋石,那就是白白浪费。至于另一种原料芒硝,中国的芒硝储量世界第一,后世四川和湖南衡阳等地的招商引资介绍,常常会毫不含糊地宣称:本地芒硝矿储量达到N亿吨,云云,因而芒硝的来源完全不用发愁。

    衡州的矿盐井和四川的矿盐井就大量产芒硝,这种开采岩盐获得的副产物卖价十分低廉,因而采购芒硝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是芒硝的提纯有点麻烦而已。

    当然,醋石法制纯碱,受限于木炭窑收集醋石相当有限,烧一百斤木炭只能收集八斤醋石。因而茅庚也决没有只守着醋石法制碱的意思,吕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