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五章 解决方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五章 解决方案 (第1/3页)

赵眘当政这么多年,第一件不如意事,就是北伐大业毫无起色,第二件不如意事,就是面对铜钱问题束手无策,反正什么法子都想了,设立铜钱隔离区,颁布严刑峻法禁止销熔铜钱,禁止走私铜钱出国,可以说各种严防死守的法子都试了一个遍,还是收效甚微。

    和金国斗,败了!大量铜钱流失到了金国。金国倾举国之力,不惜倾销解盐,并利用本就有价格优势的绢(丝麻混纺布),大肆套购大宋铜钱,而为了防止铜钱流往大宋,金国甚至颁发限茶令,以避开大宋在茶业上的优势。最终,金国凭着这一套组合拳,胜了铜钱之战。

    和金国的铜钱大战败了还情有可原,可是和大宋的不法分子斗,大宋朝廷也从来没有赢过,大量铜钱不是被销熔,就是走私到了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和真蜡。

    赵眘是一个对于财务相当敏感的皇帝,在理财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既然在铜钱上外有强敌内有奸民,赵眘最后的选择就是不再硬扛,每年就是象征性地铸造一点铜钱——十五万贯,连神宗朝的三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还不保证质量。赵眘表示十五万贯咱大宋亏得起,所谓题内损失题外补,铜钱固然亏了,但发行会子可是朝廷圈钱的好手段,相比起来,铜钱上那点损失压根就算不了什么。

    不过,会子好是好,但发行会子以来,物价一涨再涨,危害也是明摆着的,有时候想一想,就觉得好像头上悬了一把剑,随时都会掉下来,所以每每会为会子睡不着觉。

    要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当然是求之不得。也许改革币制确实是势在必行,但骤然废除铜钱,赵眘凭着政治直觉,就觉得事情不能这样干。

    赵惇也是急于表现,这才显出激进的一面。葛邲则潜意识中有些心向赵惇,同时也深知铜钱之弊,加上这一阵因为铜料可以换到特区的紧俏指标,因而铜钱之弊更显得尤其突出,葛邲情急之下,便有釜底抽薪废除铜钱一说。

    留正保守,周必大算是支持但却是一个缓行派,王蔺在一旁作打酱油状。

    很显然,改革币制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在场者也提不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案。赵眘摇摇头,虽觉周必大之言甚合自己心意,但最后也不过是祭出拖字诀,老成谋国是不错,不过在干才上就稍逊了一些。

    不过,说来说去,揭铜钱这个旧伤疤的,罪魁祸首还是茅庚,要不是因为特区需要大量的铜料,铜钱的问题就不会如此凸显,什么“货币战争”、“人民战争”之类的争论也许就不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赵眘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不知道茅庚那里有没有好一点的办法。

    ******

    这一天,赵抦收到了临安来的飞鸽传书。

    话说皇祖父对自己关怀备至,要求每天都要通过飞鸽传书简要汇报这边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