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整军 (第2/3页)
擢为第八标标统。
第一镇和第三镇的架子亦已初步搭了起来,军官已大部分到位,人员也差不多满编,全身心扑在第二镇整编的王麟,过来训了几次话,便万事不管,由得黄忠浩与陈作新去折腾了。
这几天,王麟凭着后世的记忆,七拼八凑的弄出了一本《治兵语录》,又加紧印刷,现在不但三镇排级以上军官已经人手一本,还以棚(班)为单位,在士兵中间日夜宣读。晚清末世,倒行逆施不少,但编练新军,对兵员体格、文化等素质从严要求,却是福泽后世的一件事。王麟基本上不必在革命军军官中“扫盲”,因为无“盲”可扫。
王麟这本《治兵语录》,大体上以后世公开发行的蔡锷编《曾胡治兵语录》为蓝本,又加进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政治思想方面,王麟“偷偷的”加了不少私料。他知道自己在这三镇多数官兵中,目前尚未建立多少威信,这本《治兵语录》,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获得多数官兵的信仰。
一开篇,王麟就写下了大段的序言。在这个署着“王麟”大名的序言中,王麟着重阐明了,革命军在精神上、宗旨上,是与旧军队完全不同的一支部队,旧军队官兵图的是高官厚禄、封妻荫子,但咱们革命军官兵加入军队,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决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更是为了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的前途。
有着后世意识的王麟对于类似的说法自是耳熟能详,随手拈来,就写出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字。后世此等宣传伎俩,大家不过当做耳边风,但他知道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说法却还是非常具有鼓动力的,非常能抓住人心,因此极尽能事,宣扬革命军的所谓“新精神”,并要求每一个革命军官兵都牢记在心。
在这个长篇序言中,王麟还着重谈了革命军军官与士兵的“新关系”。王麟写道,旧军队中,军官对于士兵可以任意凌辱,随意打骂,士兵对于官长有畏惧,却没有敬重之心。然后,王麟笔锋一转,写道,咱们革命军是一支全新的军队,革命军官兵一体,军官要爱护士兵,不得随意体罚士兵;士兵要爱戴长官,服从命令,军官无故凌辱士兵的,士兵可以到军队中新成立的军纪委员会申述。
王麟“语重心长”地写道,我们革命军,官兵之间要像父子兄弟一样,官长对于士兵,要如父亲对于儿子,兄弟对于手足,爱他,护他,教他,诲他,督导他,劝诫他,宽严相济,与士兵共患难,同生死,休戚无不相关,利害靡不与共。士兵对于官长要爱他,敬他,服从他,如学生之敬戴老师,子弟之爱护其父兄。全军上下如为一体,如同一家,革命军卫国亦即是卫家。全体官兵务必要牢记此言,时时默诵于心。
却说后来蔡锷将军看到这本《治兵语录》,暗叹天下英雄果然所见略同,未见面就对王麟生出了惺惺相惜之心,他自然猜不到王麟是“剽窃”了他的部分思想,这是后话,暂且揭过不提。
接着王麟又把革命军的“新精神”与“三民主义”挂上了钩。
大学生王麟那个时代,多数人一听到“三民主义”,就会理所当然的想到孙中山先生。虽然早在1905年,孙中山先生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上,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所谓“三民主义”,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