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章 整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2章 整军 (第3/3页)

革命党人也阐述了许多看法,但是在1911年这个时期,就是孙中山先生,他也还没有具体阐发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呢,甚至可以说,他的“三民主义”思想还只是在脑子中萌芽,还没有完全构想出来呢。

    要知道另一个平行时空,孙中山先生也是后来遭受了军事、政治上的重重挫折,才痛定思痛,开展理论建设。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要体现于《建国方略》与《三民主义》两本著作之中,前一本书写于1917-1919年,后一本书更是晚至1924年,孙中山先生决定“联俄容共”期间,才具体阐发。后世“三民主义”之所以大名鼎鼎,就是因为这一系列的著作横空出世,以及后来“党军”的组建,并由广州革命政府确定“三民主义”为全党、全军的指导思想。

    1911年这个时期,“三民主义”还没有多少人知道怎么回事呢。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建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焦达峰等人觉得“平均地权”不免于推进革命有碍,另组共进会时就将“平均地权”,悍然改为“平均人权”。

    作为半个“穿越客”,王麟不是没有想过另树一帜,但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个时代“三民主义”已是最合理的思想,自己亦找不出更好的替代物。何况,“三民主义”这面大旗还没有“主”呢,自己把成熟的“三民主义”提早“催生”出来,不但能建立一支号令严明、思想统一的革命军队,而且能大大提高自己在革命党内的威望,将来与孙中山先生等人相见时,也能占得先手。

    是以,王麟充分的发挥了一个“穿越者”的“剽窃”特长,他在这篇长达数万字的序言后半部分,把革命军的“新宗旨”归纳为“为民族争独立、为国家求平等、为四万万同胞谋幸福”,要求革命军奉行一个主义,就是同盟会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不过,这个主义的具体思想,这个时候谁也没有详细完整的阐发过,王麟自然是毫不客气,从另一个时空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几个最重要的演讲中,大段大段的抄袭,却冠以自己的名义。

    序言的最后,王麟再一次要求全体官兵,都能够把这篇序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

    正文部分,这本《治兵语录》以历代名将(尤其是曾胡)治军言论为参考,分为《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明》,《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等十二章,论述了治军,作战方方面面。

    文末还附有一个王麟署名的短短的后记,勉励全军官长对本语录日夜默诵,潜心摸索,身体力行,最后王麟激励大家道:“我革命军将士,果能细加演绎,身体力行,则懿行嘉言,皆足为我师资,丰功伟烈,宁独让之先贤耶?”

    []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吾网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62章 整军)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