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4章 紫禁城的黄昏(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4章 紫禁城的黄昏(三) (第3/3页)

来杨度的运气还真有些“衰”,他虽然眼高于顶,自命不凡,13岁就深受一代名儒王闿运赏识,亲自到他家招他为弟子,但出师以来的经历却颇为坎坷。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不顾王闿运的劝阻,瞒着老师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速成班,与黄克强同学。

    学成归来后他奉师命谒见了张之dong,受到张的称赞,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初取一等第二名。一等一名是梁士诒。由于梁士诒这个名字是“梁头(梁启超的姓)康尾(康有为本名祖诒)”,而“康梁”因为戊戌变法,正为慈禧太后所深恨,她一看这个名字就不喜,所以,梁士诒被除名。而这一科的试卷也被重新检查,杨度受到牵连,因他又是“湖南师范生”,且在日期间有攻击朝廷、策论中有不满朝廷的言论,疑为唐才常同党和**党,也被除名,并受到通缉。

    此后,他亡命日本,与梁启超、孙文、蔡锷等人皆jiāo好,时相唱和,但又同两方都保持距离而自树一帜。他曾在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发表《湖南少年歌》,其中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一句,传诵一时。

    他虽不赞成孙中山的**思想,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孙黄合作。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却拒绝参加,表示要各行其是,他说:“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

    直到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杨度的命运才迎来转机。如今,他在袁世凯幕中,正是踌躇满志、以为可一展抱负之时,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锋头太锐,已经让其他人对他都隐隐生出了排斥的心理。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吾网,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14章 紫禁城的黄昏(三))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