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定川(六) (第2/3页)
声音打破了伍老先生的沉思,“这次邀集各界人士光临,只因今日上午士兵哗变的事情如何处理,需要大家一起商议;此外,四川军政fu也需要重新改选。”
伍肇龄转头看去,见站起来发话的是离自己隔了两个位置的董修武。伍肇龄对他有些了解,知道他是个激进的革命党,当初蒲殿俊主持军政fu后,曾极力邀请同盟会人员加入,却遭到董修武竭力拒绝,他声称同盟会人员决不参加蒲殿俊之军政fu。董修武曾在南校场召开万人大会,在会场高悬一牌,大书:“同盟会会长孙文,副会长董修武代。”董修武的口才极好,演说同盟会的革命宗旨,非常富于感染力,成都许多民众得知孙文的大名,就是从这一次大会开始。
“特生(董修武字)说得很对,咱们务必要商量出一个章程,不再让今天上午兵变这样的惨剧重演!”董修武旁边的杨维站起来赞同道。他的脸色虽然依旧憔悴苍白,但掩饰不住一股子兴奋的神色。
如今,控制成都局势的可是他们革命党的兵力,他们再也不需要看别人脸色行事。蒲都督任上,他虽然见事明白,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以他和蒲殿俊多年的jiāo情,却没有一条被采纳。事隔一天,军政fu内的议事大会,已经是由他和董修武(同盟会在成都的两个负责人)主持。杨维暗暗感叹,要是咱们革命党早就控制了局势,又何至于出现luàn兵哗变这样的事情?
右侧坐着的尹昌衡,此时却有些黯然神伤。兵变发生之际,他立即赶赴成都北郊的凤凰山调动新军,然而,那时候留守凤凰山的新军却只有区区一营,其他的人早就闻讯进城“打启发”(抢劫)去了。
这一营的兵力还是标统周骏好不容易团拢起来的,周骏自然不愿意放手jiāo给他。原来,同为川籍军官的周骏与他也有些夙怨。
周骏身材矮xiǎo,其貌不扬,资格却自认比尹昌衡要老。周骏也是日本士官毕业,官瘾很大,他1909年回国,参加廷试,中步兵科举人,分发四川任新军第第63标标统,此时只有25岁,升官不可谓不快。
然而,大汉四川军政fu成立时,他自忖军政部长是他的囊中之物,却被尹昌衡抢了先,他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常愤愤不平地说尹昌衡抢了他的乌纱帽。
因此,周骏怎么也不答应尹昌衡调自己属下的兵进城平luàn,就在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周骏部下与尹昌衡早有联系的管带彭光烈等人,立刻煽动士兵追随尹昌衡。周骏见势不妙,才不得已答应尹昌衡调兵入城。这样一来,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当尹昌衡率着这300多名士兵赶到北mén的时候,城内的sāoluàn形势差不多已被援川军平息了下去。
尹昌衡虽然心气极高,但这次平luàn他没有立下多大的功劳,何况他以前对革命党不太感冒,现在还不是同盟会员,因此根本没有心思发言。
“唔,出了兵变这档子事,重组军政fu也是该当,只是蒲都督和朱副都督怎么安排?”罗伦站起来问道。他亦微微有些懊恼,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没有实力抓住,都督的位置是不用想了,不过自己有着哥老会的强大背景,又与立宪派和革命党都有些关系,无论谁上台,都肯定要借重自己。
“今天兵变的发生,蒲伯英难辞其咎,他的都督一职理当罢免,另行改选!”董修武回答得斩金截铁。
“这……”座中张澜等人微微有些迟疑,都把目光望向对面居中而坐的马荣。
可是他们哪知道,马荣谨守着都督的教诲,多看、多听、少说话,完全成了个闷葫芦。
嘿嘿,都督果然料事如神哇,正襟危坐的马荣表面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内心之中却暗暗得意。他自己在政治上还是个雏,少说少错,多说多错,当然还不如不说。
马荣默想着都督的教诲,都督的回电中提出了十五字方针:用党人,亲耆宿,遣赵氏,收防军,散民兵。
用党人,就是政治上要重用革命党人士,而眼前的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