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非袁不可(一) (第2/3页)
、粤军等部队装备的步枪,就更是五huā八mén,只有少数士兵配备的是洋枪,多数使用的是国内各厂造的仿制枪,水平参差不齐,远远不能跟汉阳造相比。
由于浙军、镇军、沪军、光复军、粤军等部队于南京克复后,扩充太快,短短数天,饷械缺乏的弊端就充分显现了出来。许多士兵使用的还是积压在军火库、早就淘汰掉了的老式土枪或抬枪。
土枪是一种手工制作的步枪,用铸钢或熟铁枪管和木制枪把组合而成,无膛线,枪管偏长,一般使用前膛装yào,撞机发火使用黑火yào或黄火yào,霰弹发射铁砂或钢珠。
土枪的优势是可以快速制作,爆破强度也可以与精工的枪相媲美。然而缺点也极其明显,一是精确度不高,二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本身设备的问题,发弹前后期间会出现卡弹之类的问题,威胁到使用士兵的生命安全。
抬枪则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武器,发射时须两人操纵,一人在前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准发射。这种抬枪早在鸦片战争时清军就已大量装备,分前装滑膛、前装线膛及后装线膛等,在甲午战争中则作为一种步兵支援火力被北洋陆军大批装备。然而甲午战后因为抬枪过于笨重且射击精度颇差而逐渐被淘汰。
江南制造局曾今大量制造这种步枪,最后都没有装备军队,而积压在仓库,孰料如今又被枪械缺乏的革命军搜罗了出来使用。
浙军司令朱瑞等人都十分眼馋两湖革命军几乎清一色的汉阳造步枪,然而,以汉阳兵工厂如今的库存和生产能力,两湖革命军全部装备齐全之后,所剩枪支已经不多。
架不住各路军头的苦苦恳求,蔡济民无法,只好请示王麟,从汉阳兵工厂运来1500支步枪,支援友军,分给数支部队,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罢了。
不过,相比于步枪装备方面的差距,革命军在火炮和机关枪方面的劣势,就更几乎是无法弥补。
此时北洋军的炮兵编制几乎已与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看齐,采用了当时在国际上都少见的18mén炮的炮兵营编制。18mén炮的炮兵营编制,与此时各国普遍采用的12炮制炮兵营比起来,火力更加凶猛不提,单就火力反应速度来看,要比12炮制炮兵营,尤其是此时采用3连4炮制的日本陆军,也还要快上一倍。
更不用说,北洋军各部队都普遍配备了各式管退炮,野炮均为克虏伯75毫米管退炮系列(包括m1903/05/08型克虏伯原装野炮,日本仿m1903型的31式野炮),山炮则为克虏伯14倍75毫米后装管退炮系列(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