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8章 深远影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8章 深远影响 (第1/3页)

    第188章深远影响

    “我感到太难过了,……人们在过去几个月里,见到我一直把袁世凯说成是大局的唯一希望,我真不知道人们现在会怎么想”

    就在袁世凯接待南方专使们的约略同时,北京英国公使馆,面色有些憔悴的《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莫理循,正一脸失望地对着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倾吐牢sāo。

    朱尔典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从私人的角度,他与袁世凯的关系一向极为良好,但是,北京兵变这样的事,他不能不承认“老友”做得太过分了。

    庚子拳变以来,外国人对于京津一带的风吹草动,十分过敏,如今竟然发生了这样规模的兵变和sāoluàn,作为外国公使团首领的朱尔典也承受了莫大的压力。

    “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不怀疑这次sāoluàn是袁世凯玩的把戏。公使先生,对于这件事情,您打算怎样处理?”莫理循语锋一转,突然问道。

    “事情既已发生,就该尽量弥补。”朱尔典语气有些无奈,“本公使会敦促袁总统,京津一带的sāoluàn,必须迅速平定。同时本公使会与各国协商,从天津调一部分卫队入京,加强使馆区的巡逻警戒,此外还将组织军队在北京游街示威,以示抗议假如中国不马上组建共和政fu、恢复良好秩序的话,各国将调集更多的兵力进入北京。我还将以私人好友的身份,提醒袁总统,这样的事情可一而不可再。哦,后面的一句话请不要报道”

    …………………………………

    1912年2月底的北京兵变,注定了是中华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原本,粤汉川铁路公司的成立,已经是极为轰动的一个新闻,武汉、上海等地的报纸,也都准备好了很多的版面来报道这一件事情,但是,北京兵变的发生,很快吸引了全国舆论的所有目光,反对定都南京的呼声一làng高过一làng。

    王麟旁观着这些事情的一件件发生,不得不感叹,历史就是如此吊诡,北京兵变虽然严重损害了袁世凯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最后却还是袁世凯从这件事情中获得了最大利益。

    “袁总统尚可南来受任耶?”“临时政fu尚可建设南京耶?”“定都南京之议岂非是阳托参议院之议决,而阴以遂其胁制之私,置满méng回藏于不顾耶?”这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拥有广泛影响的上海《申报》,用疑问的口气质疑临时政fu定都南京决议的社论。

    随后,章太炎公开发表他早已写好的《致南京参议会论定都书》,宣称南京地处偏倚,备有“五害”:一是威力不能及于长城外;二是北民化为méng古;三是日本俄国侵及东三省,中原如失重镇,必有土崩瓦解之忧;四是清帝、宗社党、méng古诸王可能作luàn,致使国家分裂;五是迁都耗费巨资,难以筹划。

    国民协会等八个较有影响力的民间社团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定都北京乃民国内政外jiāo之关键,倘若舍北取南,帝党势必会死灰复燃,而强敌也有乘机侵略之虞。”

    接着,江苏省议会通电指责南京临时政fu强行要袁南下,“致统一政fu迄未成立,奸人乘机煽huo,遂肇京、保之变”;“今全国大多数皆主临时政fu设在北京,所见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