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机遇 (第2/3页)
现在也不说太多,只要能够配套十万辆摩托的防风墨镜,那就至少是二十万副墨镜的需求。
由于是大批量采购,大概可以把价格算便宜些,降低到五十块钱一副也没问题,反正摩托车本就是奢侈品,八十年代最火爆的嘉陵70型摩托车售价四千块钱左右,加一套一百块钱的高端护具,这也不算什么。
按照这样的情况算下来,少说也是超千万级别的巨大市场,只要蜀航能够把机会抓住,想要一飞冲天绝对不是梦,相比起之前计划的小打小闹,这才是真正跟上时代潮流赚大钱。
除开每年新生产的摩托车出厂捆绑销售,已经到了消费者手中使用的摩托车保有量更是少不了,需知这些摩托车可并没有配备防风墨镜,只要能够把这一块市场打开,市面商店零售的墨镜在销量上也会有一个巨大地增加。
一旦成功把以上两方面做好,再加上潮流人士的单独购买,给墨镜定个下半年总计三十万的产销量,这已经是完全有可能达成的市场目标,唯一的问题就是蜀航的产能实在捉襟见肘。
下半年产销三十万,这就意味着后续平均一个月产能五万副墨镜,若是按照一个月二十五个工作日来计算,那么一天就至少得要达到两千副的巨大产能,这对于一个月之前还是一天五十副手工装配产能的蜀航来说,那真是要了老命。
即便是采用新的PMMA树脂镜框技术,工人再加班加点,当前预计也只能达到两周生产三千副墨镜的水准,现在突然说要把原本需要一周半到两周的工作任务压缩到一天完成,并且还要可持续下去,必须承认,蜀航这样野蛮地生长速度简直爆炸。
或许是应该重新规划一下生产问题,之前计划增加一条镜片专用生产线肯定不够用,按照目前来看,至少要增加四条PMMA树脂墨镜生产线,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把产能勉强跟上,至于白光近视/老花眼镜、军用护目镜,那还得另外安排生产线。
几乎是一块崭新的市场被发现,汪正国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现在唯一能够分享喜悦的,也只能是同为蜀航高层的屠珍英,毕竟她也算是随同蜀航一起走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