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格局 (第2/3页)
,在三方持股的情况下,永远都是人多说了算,只要开阳半导体和光刻机公司联合起来,完全就可以不鸟光机所。
当然,以上只是最坏情况下的可能,光机所就如同现在这样,在姜总工带领下朝着纯科学领域发展,插手光刻机这种具体设备生产,想来也不大可能。
再加上自适应光学本就是中科院重点支持的项目,研究所在这方面应该不会缺钱,大家都能把日子过得很好之后,一般也没有谁愿意主动打破平衡,毕竟光机所名义上还是持股40%的最大股东。
挺惊讶地看着自己这位老同学,汪正国发现这小伙子确实变化很大,和一年前的大学生比起来,确实也成熟很多,虽然还比不上自己这种变.态的存在,但总体来说是非常不错。
做事有闯劲,在部门快要散架的时候勇挑重担,孤身一人来推销光刻机;之后又果断提出让开开阳半导体出资入股;在得知资金足够之后,又未雨绸缪,将未来有可能的后院问题处理干净。
有这样的人担起国产光刻机行业重任,至少在现在看来是优选择,至于股权要怎么处理,那是光刻机部门和光机所之间的问题,汪正国只需要保证开阳半导体手中份额就够了。
“计划确实可行,资金方面我们会按时到账,但光刻机生产一定不能出于问题,保质保量地交付这批设备,后续订单也就会源源不断拿给你们。”
破旧的办公室里面只有两人在商量着,就这样,未来能够力扛阿斯麦公司的光刻机巨头初步草创,汪正国虽然很期待这家公司能够发展起来,但在这时候,他心里实际并不踏实。
毕竟就现在的光刻机领域而言,国内已经被拉开了两代差距,这要说追起来可不容易,特别是光刻机部门还受到重创,研发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担心很有必要,不过某人似乎没考虑到蜀都光机所的实际情况,当徐广成把订单摆出来之后,确定光刻机部门不会被饿死,原本从事开发工作的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