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一章:格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一章:格局 (第3/3页)

术人员,其实大都能迅速回归原来的岗位。

    说到底,光刻机毕竟是光机所在七十年代举全所之力而研制,那时候所里的技术人员全都在从事光刻机研发,众人刚把手头工作熟悉,拿出了成品出来,就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

    若非形势所迫,谁会愿意冒着巨大地风险转行?

    并非所有人都是天才,可以像所里的姜总工这样,大学毕业之后从事压力机械设计;之后转行设计精密仪器,从事弹道相机研制;再往后又转行光刻机;到现在换成自适应光学。

    天才之所以被称之为天才,就是因为他们太稀少,在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当中,大多还是对某领域从一而终的人,他们或许没有聪颖天资,但却能够靠自己地不断努力,从而实现技术的持续突破。

    .....

    “你说过,光机所的总工程师信姜,对吧?要是可以的话,还是希望能带我去见见这位姜总工,我有些事要和他商量。”

    光刻机方面已经处理差不多,现在最让汪正国牵挂的,就当属之前看到的弹道相机,那可是大项目,真要是弄好了,未来的数码相机就可以从这里开始。

    光学鼠标虽然要用到CMOS传感器,但那东西终归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部件集成设计而已,发展到后期,技术尽头是手机摄像头这种高度集成后的产品,而真正的专业相机设计还是要看大家伙。

    大型专业相机的研制,和国内其它的胶卷相机工厂合作搞研发?

    笑话,国内这时候除了两只国鸟:海鸥、凤凰有些相机设计能力以外,其它小厂几乎都是山寨、仿制,说技术攻关的时候,还是选择性忘记最好。

    和光机所这种单位合作,一方面是他们的技术能力不错,联合起来解决数码相机设计、生产相关问题就更容易,又因为这是一家研制弹道相机的研究所,他们以后肯定不会从事消费类数码相机行业,也就不存在培养竞争对手的问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