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请太傅三思 (第2/3页)
拔官员,那么举荐制就很难维持下去。而众人都心照不宣的知道,这一新政在将来的某一天,是会必然施行的。因为它的确是比举荐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卢植坦然道:“如今朝中议论,一派认为此制有违大汉祖制,断不可为。一派认为如今天下诗书皆出于世家、门阀,此制能扼住宦官、外戚。老夫心中亦有疑问,想请教太傅大人。”
郭翼微笑道:“尚书大人觉得此制如何?”
卢植苦笑道:“朝着文武,唯老夫觉得可行。”
郭翼道:“那尚书大人的疑问,晚辈就来解开吧。”
卢植立刻说:“第一问,举茂才亦有考试,这科举制度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无法避免。”郭翼实话实说,哪怕在现代社会,高考也每年会爆出代考、作弊的行为,公务员考试更是有散不去的黑幕疑云,科举制放到技术、资源全面落后的古代自然也无法避免黑幕、作弊。
“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弊端不可避免,但就选才而言,无异更为有利。只需加强监管,谁舞弊便处置谁即可,切不可因噎废食。”
卢植肯定的点头,郭翼此话的确是不含虚假,心里也就多了一分肯定。又问道:“第二问,如何考试?考哪些经典?何人可考?”
郭翼回答道:“各地设立考试院,从县开始,层层选拔考试。考试内容则依据所需官吏来定,要农官,那就考农书。要武官,那就考兵法。至于参考条件,无论士农工商,凡十五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之人皆可参考。”
“如此切不可行。”卢植立刻反驳道:“孔孟之道乃是圣人之言,岂能不考?虽然按需选才能人尽其用,但若是居心不良之徒,岂不是大害?”
“乡野之间也有贤明之人,朝堂之上也有禽兽食禄。人的好坏不在于饱读诗书,而在于法律奖惩。只要违法必究,执法如山,何必管他是否读过圣贤书?”
这话说完,卢植就听明白了。郭翼虽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孔孟之道无一不精,行为举止像是一个儒家君子,但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家!希望通过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仁义圣贤之道。
“太傅所言固然有理。但大汉以孝治天下才有四百年江山稳固。暴秦以法治天下,二世而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