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请太傅三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请太傅三思 (第3/3页)

有前车之鉴如此。”

    郭翼反驳道:“暴秦之亡,《过秦论》早有论断,晚辈无需赘述。然西秦以关中蛮荒之地而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岂非法治天下之功绩?”

    卢植道:“先汉元帝时,曾言汉家制度。太傅所言,言过其实,不足为用。”

    卢植作为一代大儒,他的立场自然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他找郭翼咨询,是想找出科举制与举荐制并行的一套方案。德才兼备始终是儒家选才的最高标准。如今士族大势已成,郭翼这套理论想要实施,难度太大。

    郭翼也清楚治国不能只靠一种方法,但靠科举选人,靠法治律人,的确是比士族举荐好上一个时代的方法。便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若能为大汉太平,何不一试?”

    “太傅涉世未深,不通世故。”卢植到底是大儒,及时两人政见相反,也依然是温文尔雅,不失风度。“如今朝中百官,哪个不是世家大族?若是天下万民皆可为官,必然遭受非议,太傅要如何应对?”

    这句话算是挺真诚的了,把士族的问题挑明了。这才是卢植反对的根本原因,在士族面前,科举取士基本实现不了。举茂才考试的沦落就是证据。郭翼是太子太傅,而且是两个皇子共同的老师,不管他们谁登基,郭翼都将成为太傅,并以太傅身份行丞相事。

    就算郭翼不行丞相事,他也能通过教育将自己的政治理想灌输给帝国未来的主宰者。一旦太子或者皇帝接受了这种理念,或者形成了相似的观念,那么必然会在任内推动政策的改革,甚至会在选拔下一任继承人的时候,选择能继续实施政策的人。

    若是在西汉皇权尊严的时候,或许经过一两代帝王的努力就能成功。但在东汉,只怕是皇帝废了,举荐制也废不掉!

    在卢植看来,郭翼作为太子太傅,政治理念却和士族背道而驰,将会是未来宫廷政变和朝野动荡的始作俑者!

    “太傅不可不三思。”

    郭翼点点头,卢植算是切实的让他领略到了士族势力的庞大,看来自己注定要再内部路线问题上杀出一条血路。“多谢尚书大人。晚辈自当铭记于心。”

    卢植希望他可以改变,但却不抱希望。为何?因为郭翼自比周公,这样的人物,必然是要实现自己的抱负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